要面子,懒惰的日本人
一个国家,只有长期居住,并且渐渐融入他们的社会,才可以真正了解到这个民族的真实情况。
真正了解日本,一般发生在到达日本的一年到一年半之后,在这之前包括我,都和不在日本,但是还在看着这篇文章的你们一样,对日本充满着向往,尤其是感觉日本人的热情,周到,细心还有勤劳值得学习。
但是每一个社会体系都有顽疾,就像国内的人治大于法制导致的权利滥用现象一样,日本也有着它的顽疾,只是日本的顽疾在日本人爱面子的特性上,很难被非深入参与日本社会生活的人体会到。
大家之所以在努力维护这些表面文章,是因为懒惰,毕竟作为生物来说,懒惰本来就是本能,只要没有生存问题方面的刺激,就都会懒惰下来,因为极致的懒惰诞生了表面的勤奋,这才是日本人的勤奋。
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用的不是GDP,而是制度。
日本有着非常完善的制度,有完善的制度,并且大家都去遵守,就可以让所有人都得到安定的生活——收入差距小,保险制度完善,教育制度完善,做什么事情都有可以参考的顺序。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关心的并不是如何谋生,而是如何避免犯错,避免被问责,日本人周到的服务,看起来努力在工作,其实目的并不是自己有什么追求,而是从问责的角度考虑。
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制度走,如果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就要承担责任,而且就算成功也因为有制度在,在一个集体中是没办法马上获取更多社会资源的,甚至会因为你的改革,导致大家都要跟着更改他们的习惯,甚至生活方式,反而有想法,比较激进的个体会受到集体的排挤,日本人并不是工作累,而是心累,那些有想法,或者只是因为有一些特殊而被排挤的个体,充当了日本高自杀率的分子。
于是整个日本社会很统一地形成了不听,不闻,不说的气氛,这种气氛正如他们每天挤地铁之后出站一样,一群穿着西服,面无表情的一群人,气势磅礴地压过来。
所以虽然日本完全国际化,但是日本人获取信息并处理加工的能力却一直在衰退,中国这边是为了社会稳定,为网民制造了一堵高墙,而日本这边,则是民众为了自保,筑起了一堵高墙,和日本人聊天聊多了,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他们了解的信息是那么的少,思想是那么狭隘,虽然整天身边都是外国人,但是从来没有把眼光从自己的生活中放开,因为他们不敢,放开后就要面临压力,并且没办法再回去。
近代日本在技术上和文化上都开始快速衰退,技术方面还在吃着上一代人留下的老本,文化方面,日本的影视作品除了ACG之外很难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互动,这几年ACG也在走下坡路,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上一代日本人创造的财富,是在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诞生的,而上一代人这样努力,是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但是很可惜,诞生了更严峻的问题,这种过于幸福安稳导致的问题可能也在上一代人理解范围之外吧(额。。怎么有点像Psycho-Pass)。
对于所谓的外国人在日本受歧视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歧视,而是狭隘的眼光,以及对自己生活的保护而产生的一种不太友好的情绪,狭隘的眼光,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人对他们做出来,创造出的东西非常自豪,认为其他人都不如他们,这种全民族的自豪感几乎在每个日本人身上都会有体现,而在现实生活中就导致,外国人被要求必须按照日本人制定的规则办事,外国人的习惯被日本人直接认为不可理喻,可笑,甚至非常不礼貌的。
而对自己生活的保护,则主要出现在相比一群日本人,几位甚至一位外国人具有突出能力的时候,比如我上了专门后就会有体现,我们班里只有我和晶晶两位中国人,我们两个人在独立制作作品的时候不是它第一名就是我第一名,在参与到团体制作的时候也会直接大幅度拉高团体的评分,比如这次200ft胶片的制作,成片完全和其他组拉开了档次,可是这样的结果却导致了我们被疏远,甚至晶晶那边因为她是女孩子,还有些被欺负的问题发生。
所以也建议大家,在日本人群体中做事千万不要认真,最好刚好把能力发挥到群体的普通水平,否则会被排挤而不是被重用,虽然我们很热心地希望提供很多帮助一起提升能力,而现在的情况,估计我们只能以之前的自己为基准追求更高的成就了。
而在日本,这种情况不代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收敛,当你作为个体,或者带领一个团队创业的时候,明显高于普通水准的能力却可以很快受到关注并得到重用,比如我作为一名外国人刚刚来到日本1年半的时候,就受到了关注,被委托制作三岛市的观光宣传片,而想要这一部宣传片的是三岛市政府,现在连当地面向国人介绍旅游资讯、交通公司介绍通票的网站都放在我的服务器上,因为这个时候你并不是一个扰乱其他人生活的人,你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改善他们生活的人,并且你正在做的,会因为日本人很弱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很难做出群体改变的特性面前非常有竞争力,也就是说几乎不会有模仿者,甚至模仿后恶性竞争的群体出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做并不值得,他们并没有生存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你有明确的目标,脱离很乱的圈子发展事业,日本充满了机会,并且非常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