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yuhan426 涂你一脸鸦 发表于 2016-6-16 11:37 我拿的是A6000 开始我觉得和单反没啥区别 用久了还是觉得单反拍摄的时候方便一点 但是 微单好拿啊 我妈 ... 单反的手感会好很多,但是重量问题实在让人纠结
莫变莫笑 前期越是没做好,后期能体现出的价值就越少。 两者可以说是等量的,相辅相成吧。 好的原片,加上过硬的后期可以让其绽发出耀眼的光芒,厉害的后期基本都体现在微妙的细节跟色彩上。 前期则是对构图、曝光、控制光比等技术性的考验。 426说的都非常赞同,如果不是大师,基本上前期拍摄到位,后期简单的调整下,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前期不行,后期基本没有意义。
guanyuhan426 用入门机拍秋叶原 (http://www.pc426.com/thread-105479-1-1.html)这部教程昨天晚上上了B站APP端的推荐后,很多同学围观了这个视频,弹幕量暴增。 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我发现很多同学看过这期视频后,认为这里面的图片主要是因为后期的功劳所以才看起来还可以: 实际上这组图我偷了懒,除了那张那珂酱的图调的比较多之外,其他的图片我的后期流程只是改了一下曲线,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锐度。 熟悉我的同学应该知道,我是非常喜欢拼前期参数设置和操作的类型,这个习惯源于之前玩DIY,追求挑战也追求精确,当然也是因为之后还用16mm胶片拍过电影,所以前期就变得比较追求严谨。 当然,虽然很多同学说不错,其实这组图拍的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很完美,毕竟拍摄当天我的直播机遇到了win10的强制更新,修复了2个小时就已经把脑子修乱了。。满脑子都是在想如何解决直播机的事情,加上当天拍摄全程还是直播的,加上过程也要和10多位小伙伴互动,我自己也要拿着斯坦尼康拍这期视频的素材,全程都在很分心的状态下进行,只是拍照的话估计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 好吧就先不闲聊了,这个帖子主要用来解答很多人的疑问,这组图我到底后期占了多大比重?同时也要讨论一个问题,看到不错的图直接想到的是后期很棒,而不注意前期这样的流程真的好吗? 当然,我的个人主张是数码流程后期必不可少,我这边除了手机拍照直接上传微博的图之外其他都是一定要后期一下再发布的,毕竟这是数码方便的地方,后期也是加强。 这一次的后期工具:Adobe Lightroom 我会用Lr内置的对比功能来为大家详细说一下几个后期看起来很多的图,他们后期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以及我的后期思路: 拍静物的后期思路基本大同小异——增加对比和锐度,所以这张图增加对比度和锐度后后期流程就结束了。 设备宽容度限制,天空过曝所以没必要再救回来,直接放弃压低高光。 因为主体奔跑的loli和正太基本上都在高光部分,所以通过压低暗部增加画面层次感,再提升清晰度,增加一点点饱和,后期流程结束。 拍海报,加饱和加对比,只要高光别太亮就都可以。 前期拍摄考虑到高光部分直接过曝就会失去很多反射的信息,所以前期拍摄的曝光压了2档。 后期直接提高曝光,再加了一些高光。增加对比和饱和,微调色温,后期流程结束。 手办,基本上全要靠前期的拍摄,后期提高饱和和对比以及清晰度就可以完成。 同理,饱和对比和清晰度调一下就可以。 诗乃这张也是一样,只不过只做了微调。 这组图里后期占比最多的那珂酱,调整了整体的色温,动了对比饱和还有清晰度,然后做了二次创作,把右上角的光斑改变色相到紫色,然后把局部提亮。 这张基本没怎么动,加了点对比就结束了。 这张也没怎么动,加了点清晰度和对比度就结束了。 同样没怎么动,从拍过胶片之后,我就有了前期手动设置色温的习惯,虽然出片用的是RAW格式。 整体加对比和清晰度,后面暗部的建筑稍稍提亮,后期完成。 这张图因为当时在拍视频素材,然后马上再把斯坦尼康递给LINKS,拿过来500D抓拍,所以参数设置没有那么精准,曝光低了一些。 后期提亮,但是岛风身上可见提亮后的噪点。 这张基本上也没怎么动,增加对比和清晰度就结束了后期流程。 这张也没有怎么后期,清晰度提上来,饱和度提上来就可以结束了。 这张主要是为了好玩,提亮了高光,增加了清晰度 这组图其实想要很重的后期我也不想。。。毕竟前期拍的就不那么集中。 不想用后期的手段为前期擦屁股,前期拍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后期加强一下或者二次创作一下就足够了,这是我对图片流程这边的观念 (我在拍妹子这边始终不讨好的原因。。。依赖妹子原本的皮肤或者化妆技术还有打光,很多时候妹子没这个心思陪你折腾,妹子很多都想要后期磨的各种橡胶质感,我自己忍不了于是傲娇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解答大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