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站内dalao致敬
“听说你也是铁道宅?”
各位dalao好啊,还是萌新的知床京子向大家报道。
今天呢我为大家带来的不是火车的照片,而是漂洋过海。飞了五千公里,海关屯了一个星期才放的好东西。

铁道宅果然就迷这个呢。列车时刻表,为什么还要从日本进口,还是爱好者编写的。
其实呢,中国铁路子公司发行的《全国旅客列车时刻表》已经是历史了,虽然还没有正式通告。不过今年过了以往的发售日期还没有发售。已经断更了。
“那么打开12306,输入站名,点击查询。这岂不是更简单。网络那么发达。”
不错,的确很发达,这个问题后面说。


封面图:摄于丰沙线的落魄岭站,北京比较著名的机位,以前还有8K型电力机车可以看。
由于中国铁路时刻表近年来经常改变,所以注册为“杂志”的本书,考虑到爱好者的精力和时刻表的实际情况,目前是不定期刊,最新一期的就是2016秋季号。
面对日本铁路爱好者(铁道宅们),富有日本气息的时刻表。不仅在深受日本深受喜爱,也吸引了我。正好我缺一本纸质的时刻表用作备份,所以入了。

索引页相较于官方的《全国旅客列车时刻表》比较生硬的“京九方向”“京广方向”来说直观许多;试想一下:一名北京出发的旅客要到驻马店站,请问他应该去找什么方向?
对于中国铁道宅来说,这几乎是张口就来的“京广线”。到普通旅客手里就变成了一团浆糊,一般人不大可能知道一个京广线上不大出名的一个地级市(十三香产地都不知道吗?),中国铁路在长期运行中弱化了线路的概念,这就更不要说初来乍到的日本车迷了。
正题 时刻表
大家去12306查询的时刻表一般看到的是这样的

列车上,车站,《全国旅客列车时刻表》是这个样子

但这本书,是这个样子:

“唉我就纳闷了,这看起来不都一样吗?我怎么觉得后面的还麻烦呢?”
这和日本与中国的发展,以及我们铁道宅的兴趣爱好有关。
在日本,跨线路运行的列车站的比例少,随着受到民航以及长途客车的冲击,比例还在不断下降中。70 80年代快速的大量需求,也是使得铁路公司不得不考虑加密列车。铁路公司私有化以后的价格上涨,乘客们也精打细算起来。在互联网尚不发达当时,一本整合里程,车站时刻表,票价表集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线路内运行较为单一的服务(Service,说白了就是一条线上的车只在这一个线上跑)最好组织起来的办法就是按照一条(或者几条连起来的)线路的车次放在一块。
这么做好处很明显:乘客可以了解发车班次与密度,自己计算票价,精打细算,开开心心出行。
缺点就是:加入我要跨方向换乘,那就mmp了,不得不规划好自己的路线,在几条里面选。然后分头去找,记在一张纸上。还得带上时刻表,万一要是误车了,得重新规划。


不排除铁道宅喜欢干这个。
那么转移到中国铁路上,又是另一番情形。
改革开放后,为了方便乘客,中国铁路开通了大量跨线车,这使得“线路”这个概念模糊,“服务”(还是Service,这里就是指车次)的意识大大增强。以至于我在之前提到的那个问题,鲜有普通乘客可以答得上来。车次发车没有规律,间隔时间长。这种时刻表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了,所有同一方向的车都在这几页里,排列密度大,一次能查很多。上下行分开,不会查乱。
缺点就是:你找到一个车次了,觉得始发时间合适,想看看到达时间。因为跨的线路太多,你不得不按照指示翻很多页。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查询火车时刻都变得很方便。但是,这种排列的时刻表,为广大爱好者研究间隔,占线情况提供便利。
以上是我的分析,编者自己也写了后记,大家可以阅读了解:

需要特别说的并不是正文,而是附页,附页详细概括了中国铁路客运的规则,实际操作的惯例,便利的小贴士。甚至还有:

票价表,你知不知道这个东西要买的。

还有贴心的坐席排布。
事实上,这些并非本书特加,我手中的纯日版JTB时刻表也都有。这说明中国铁路在旅客服务上有待提高。当然,票价这类的也和国人出行习惯有关系,不谈。

“不教人学好”的通票教程,连这个都有,教日本人这个真的好吗,不会吓到售票员?(圈内人士秒懂系列)
总之,这就是我初读本书的感想,这本书由于是日语(我不会日语啊。。。),后期使用时肯定需要各种修补,届时我会结合运转体验来继续评价。

“这或许就是4总说的铁道宅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