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舞Max 于 2017-7-16 17:15 编辑
618期间,京东上的黑色的mdr-1000x减价了400块,再加上100元的劵,价格便掉到了2398。眼见如此实惠的价格,我便卖肾(划掉)购入一只。
买好没想到618当天降到了2348.。。。。。。
这是本人第一次写评测,如有不足请指正
一.开箱
爪机拍摄,笔者对摄影也一窍不通,诸位将就看看好了。
外包装sony一贯的反人类保修卡。曾经丢过一次的笔者有苦说不出。。。。。。
小金标信仰

背面是一些特色介绍。只是……下一代是什么鬼?? 打开外包装,sony一贯的黑色包装盒。
和xba a3盒子的对比。父与子?
打开盒子,收纳包映入眼帘。
耳机本体。
耳机下面是一张小卡片,讲了耳机上的触控点及触控方式。
诶,说明书呢?耳机线呢?

原来藏在这里!
简洁风的说明书。
开箱部分到此结束,下面进入实测环节。
二.实测
一.外观

基于产品定位,sony这次走的是商务风,就耳机外壳而言看不到任何明显的标识。 二.触控/接口
1000x全身共有三个按键,两个接口。左侧接口为3.5mm耳机接口,接上随机附赠的耳机线可以作有线耳机使用。但经笔者实测,有线模式下无法使用右侧触控板的切歌及调节音量功能。再加上耳机线不可避免的听诊器效应,有线模式就比较鸡肋了。
右侧是micro usb充电接口,没什么好说的。官方声称续航能达到20小时,对于我这种一日一充的用户绝对够用。
左侧三个按键从下到上分别是电源键,降噪和环境声。
电源键按一下会提示电量,按住开机/关机。一直按电源键,中间出现关机声音也不要停,便可以搜索蓝牙设备。
按一下降噪键为开/关降噪功能,按住降噪键进入优化。
按一下环境声切换环境声模式,分别为普通模式和人声模式。具体情况下面再讲。
耳机左侧为nfc区域,右侧则为sony传统的触控区域。触控操作如下:向前后划为切歌,向上下划为调节音量。双击为暂停/接打电话,用手按住则进入官方所说的“快速提醒”。进入“快速提醒”后音乐音量会降低,与此同时降噪模式停止并进入环境声模式,周围的声音便可以听得一清二楚。“快速提醒”非常适合于戴耳机听音乐时周围突然有人和你说话。有了它,你就没有必要一次次地摘下戴上耳机。但不得不说,戴着耳机用手捂住右耳和人讲话确实挺讨打的。长时间谈话还是摘下耳机吧。

你有没有想打这个人的冲动?三.降噪
身为主动降噪耳机,1000x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降噪功能上。而sony也是在其身上附加了许多黑科技,使其能在面对老牌主动降噪耳机厂商bose时也不落下风。打开降噪功能,确实能感到耳边瞬间清净了许多,周边用电器的振动声,小学生放学的叽叽喳喳全部不翼而飞,只剩下三四米远电视机中人物的低声细语。如果播放歌曲,唯一可闻的声音也被掩盖了。但是1000x在开启降噪不放歌的情况下会发出如同底噪一般的杂音,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享受宁静,那还不如买一个500元不到的3M耳罩。
按住降噪键,便会进入“自动优化”模式。不知道sony这回又用了什么黑科技,自动优化后的降噪效果有明显提升。
环境声分为两种模式——人声和普通。不同于简单地关闭降噪,环境声模式相当于在此基础上打开了助听器,使耳朵收到的声音和不带耳机时大小相同。而人声模式则相当于在降噪的基础上开放了中频波段,使人能在屏蔽机器噪音的同时也能清晰地听见耳边人的交谈。这个功能还是相当贴合我们的日常实际的。比如正听着小曲时视野中出现了某个将会与其发生交谈的人,这时候你就可以按下环境声开关,在不摘下耳机的情况下和他交谈。经过实测,人声模式下人声只比不带耳机时低一点,而周围的噪音却全部消失不见,不得不令人高呼:“索尼大法好!”
四,佩戴
1000x的外形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耳罩部分完美地把人的耳廓包裹住,在阻隔噪音地同时做到了舒适。但是不得不说头戴式耳机对眼镜党有这满满的恶意,戴上大约一小时后眼镜处就能感到明显的压感。而在夏季出街时1000x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不到半小时耳罩内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头梁设计也饱受诟病,1000x自上市起就接连爆出多起头梁断裂事件,而头梁断裂是不在保修范围内的。不过万幸是,至截稿时笔者并没有遇上该问题。
五,玄学
原本写耳机评测必定会对其音质做出测试,但鉴于该耳机的主要卖点为降噪功能,又是蓝牙耳机(可插线作有线耳机,但不常用),便将这一部分一笔带过。就我目前的使用感受来看,其声场不逊于自家的mdr-1a(注意是声场,非素质)。
三.总结
在百花齐放的耳机世界,降噪耳机无疑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的受众无论是不是金耳朵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她的美丽。而1000x则是目前唯二的降噪耳机之王。总的来说,对于那些长期出差、挤公交、地铁的朋友,MDR-1000X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