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XD3C7001 于 2017-8-1 01:32 编辑
现状
不知不觉快门已经按了4w多(保守估计有3w是火车飞机和延时……)
人挫技术差,也只能拍拍风光、飞机和产品图了,手里的三支镜头分工很明确
常年挂机,风光和视频主力
但毕竟是个比我还老的镜头,虽然色彩十分不错,但光学素质毕竟已经落后了不少
产品图主力,除了拍产品貌似用得比较少。不过人(类光学)精(华)的外号也不是白叫的
F8左右画面十分锐,再加上畸变较小,配合扫光绝对是我等穷屌的产品图拍摄利器。虽然最大光圈有f1.8,但全开状态嘛……画质感人的很。
- Sigma APO 70-200mm f/2.8 EX DG OS HSM(小黑五)
刚入单反时候幻想着有妹子拍(死宅不要整天做梦),同时又要兼顾火车飞机的拍摄,选择了适马的小黑五。
这头的硬伤……跑焦啊!还是不规则跑焦!最后沦落到只拍飞机这种对对焦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了,但我是全画幅机身,
200mm对拍飞机来说还是略短,有把它出掉换Tamron 70-300 VC或者加钱上Sigma 150-600C的想法。
50定拍产品十分安逸,小黑五用着也还算可以,我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风光和商摄,那么一个素质比较靠谱的超广角是我现在迫切需要的
预算最多7000,我有哪些选择?
- Nikkor AF-S 16-35mm f/4G ED VR

售价6600左右,原厂小金圈,是除了14-24之外原厂第二广的变焦镜头,可以变焦也比较方便视频拍摄
缺点:价格偏高,没法买滤镜了,而且F4的光圈拍星空会比较吃亏,D610的高感并不是十分强
- Nikkor AF-S 18-35mm f/3.5-4.5G ED(新银广)

售价4600左右,虽然没金圈,但素质是颇受好评的,价格美好也有上滤镜的余裕,18端光圈还比16-35大了那么一丢丢
缺点:好像没什么缺点,硬要说的话光圈还是有点小
- Nikkor AF-S 20mm f/1.8G ED

售价同样为4600,金圈加成,定焦光学素质加成,最最重要的是有1.8的大光圈
缺点:拍视频会不太方便
- Tamron SP 15-30mm f/2.8 DI VC USD

售价达到预算上限,看评测据说比原厂14-24还强?这么广还有防抖,简直神头
缺点:灯泡头,滤镜死贵,死沉
- Sigma 20mm f/1.4 DG HSM Art

售价6000左右,看到A标就想到适马吊炸天的黑科技,f1.4的光圈拍星空无敌了
缺点:20mm居然做成了灯泡头?!
- 图丽看起来有不少又便宜焦段又比较厉害的头,但是感觉用的人比较少,直接pass掉了
最后的选择
首先排除掉的是灯泡头们,因为滤镜系统实在是太贵了……150方片普遍要比100方片贵一倍左右,如果适马20A不是灯泡头的话绝对是我的首选。
其次排除掉了光圈比较小的镜头,我还是非常渴望拍星空的,那么大光圈镜头肯定不可或缺,因此最后只剩下了原厂20mm f/1.8G。
关于这支镜头
20mm f/1.8G发布于2014年,而它的上代产品是发布于1994年20mm f/2.8D,跨越20年的更新呢……同系列的产品还有24mm f/2.8D和28mm f/2.8D。
近些年,尼康对这些镜头进行了逐一的更新,改进内容包括最大光圈从f2.8提升到f1.8、使用高素质的光学镜片、加入镜头马达、套上金圈(雾)等等……而这些举措无一例外地使他们都拥有了高素质、轻便的特点,同时价格也比较适中,可以说是尼康的良心之举。
扯了这么多废话,下面进入开箱评测阶段
镜头从天猫某尼康核心授权店入手,券后4638带发票,比较令人不爽的是镜头到达顺丰营业点之后居然显示地址变更,联系客服之后才知道库房发错货了,来回一折腾用了5天时间才拿到手。发错货不主动联系我就算了……补发居然不给点什么补偿……还以为会送个镜头笔什么的
▼大陆行货,正品保障,有机打发票
- 尼康的盒子比起感动还是比较朴素的,即使是N头也仅仅是多了一条金色腰线和一个N标识而已
▼盒子下方大号数字标识出了该镜头的焦段

▼盒子上方同样有一条金腰线
- 与以往不同的是,尼康贴了一个100周年的小金标在logo旁边
▼生产日期为2017.05.26

- 作为一款2014年9月发布的镜头,能买到生产日期如此之新的产品也是很让我意外的
▼底部是完好无损的防伪贴纸

▼附件为遮光罩、镜头盖以及一个布袋,镜头产地为中国

- 与佳能、索尼不同,尼康更多的把生产线放在国外,仅仅像D5这种旗舰级产品才会在日本本土制造
▼开封!确认为新品无误

- 其实淘宝上就可以轻易的买到防伪贴纸,所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认证
▼防伪与产品注册均通过


▼接着开箱,不过这怎么堆得这么乱呢……
▼全家福。包括镜头本体,软布袋,以及说明书等纸制品
- 镜头和遮光罩被固定在一个塑料盒中,减震效果还是不错的。保修卡和之前有所不同,版式改成了竖向
▼安装遮光罩后的镜头本体,对焦环占据了镜身近一般的尺寸,手感不错,铭牌、对焦距离提示窗以及对焦方式拨杆都集中在镜身后方。
20定的设计更倾向于轻量化,镜身主体为塑料材质,重量355g。

- 个人觉得20定的颜值还是比较高的,但不知道为什么,铭牌的金属部分有种被氧化的感觉,出现了一定的变色,不知道是不是个例。虽然重量标称为355g,但拿到手里的感觉还是十分扎实的。
- 遮光罩安装到位后固定地十分牢固,要拆下来的话还需要用点力气,这一点可以说是原厂镜头的良心之处了,至少我的适马小黑五的遮光罩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变得很松。
▼该镜头采用13片11组的镜片构造,其中包含2枚ED镜片以及2片非球面镜片,同时使用了纳米结晶涂层技术,以便有效地抵消色差和球面像差。
最大光圈F1.8,最小光圈F16,光圈叶片数7片,最近对焦距离20cm,放大倍率1:4.3
▼20定的滤镜尺寸为77mm,前组镜片镀膜呈现绿色。结合结构图来看,前组镜片凸起还是十分明显的。遮光罩内侧并没有做植绒处理
是类似于18-105遮光罩的细磨砂质感,稍微有点失望。
- 由于这是一支超广角镜头,因此滤镜尺寸也比28定(67mm)和24定(72mm)大了不少,不过77mm的滤镜相对来说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实现较好的兼容性
- 镜头的下部注明了该镜头所采用的技术及序列号。
*Nano Crystal Coat:纳米结晶涂层/SWM:宁静波动马达/RF:后组对焦/ED:低色散镜片/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
▼镜头的左侧是对焦模式切换拨杆,M/A说明此镜头支持手动优先自动对焦
- 对焦环行程接近90°,这也是大多数现代相机镜头的平均值。对焦环稍有一点点松动,阻尼有些塑料的滞涩感
▼虽然镜身是塑料材质,但卡口部分是金属制。作为一颗金圈头,卡口周围还有一圈橡胶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
▼附赠的布袋,底部比较硬和厚,将遮光罩反装后可以把镜头装进去

- 这一点就不像适马那么厚道了,适马会附赠一个相当结实的镜头桶。
▼与D610结合,平衡感很好

开箱部分结束,下面为客观测试环节
毕竟只是个高三狗……不像兰拓或者DxO一样有着各种专业仪器,我尽我所能地来做一个客观的测试
测试时关闭一切机内校正功能,raw在Lr导出jpeg,除了调整测光导致的曝光差异外,不做其他任何处理
分辨率测试
截取中心与边缘处画面作对比(为了保证观看体验,上传无压缩原图)
使用A3铜版纸打印ISO12233测试图(测试卡太贵了……),打印出来质量有点差,不过还是可以对比出各级光圈下的成像素质的。
(打印店的铜版纸最大只有A3,普通纸最大A0,用A3铜版纸和A2普通纸打印出来对比了下,A3分辨率不够,A2洇墨,最后只好选择A3铜版纸)

(
截取部分示意)
- 中心画质在各个光圈下的表现都是不错的,光圈全开可用,收一档光圈后画面立马变得非常锐
- 边缘画质在F1.8时比较差,但收一档光圈后会有很大的改善,不过画面中一直存在着轻微的紫边和绿边
- 最佳成像光圈在F5.6-F8左右,随着光圈的进一步缩小,在F16时画质由于衍射有了一定的下降
紫边测试
- F1.8时逆光紫边比较严重,不过忘记拍F11了,诶嘿☆~
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在F5.6之后紫边就已经完全消失
畸变测试
- 畸变控制的还可以,有比较轻微的桶形畸变,后期可以利用配置文件轻松的校正回来
暗角测试

- F1.8时画面有严重的暗角,收一档光圈后暗角得到极大改善,F4之后暗角基本消失
对焦测试(光圈全开)


- 焦点稍微向后移了一点点,不过我觉得是测试器精度的问题,镜头本身在D610上是不跑焦的
▼拿到镜头后的第一张测试图(f2.8,3张HDR)
- 蹲在楼下的菜地拍了这张照片,貌似是南瓜的藤,菜地的主人还推开窗户告我说前两天开花的时候更漂亮2333
- 大光圈逆光拍摄会有一些眩光产生,不过并不严重,超广角的特性可以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感。焦外的树影十分漂亮,焦内的锐度更是不用说[backcolor=black](毒德大学,刀锐奶化)[/backcolor]
- 有趣的是,在光影看图中打开20mm f/1.8G所拍的照片后,EXIF信息识别为200mm f/2G ED VR II,也就是空气切割机,身价倍增
[backcolor=black]其实在拍完开箱后,专门挑了一天去爬楼,顺便测试方片滤镜系统(之后会有评测),结果还没等到太阳落山就被赶下来了,略残念[/backcolor]
一些夜间随手渣拍
▼用20定[backcolor=black]怼脸[/backcolor]扫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超广角会形成很强的冲击感

(f2.5,1/15s,ISO500,-2/3EV)
▼一个大光圈镜头在晚上实在是太重要了,即便是在运动的公交车上,也不需要很高的ISO来保证安全快门速度

(f2.0,1/50s,ISO800,-1/3EV)
▼20定大光圈焦外光斑也十分好看

(f2.0,1/60s,ISO800,-2/3EV)
▼在购入20前就已听说这镜头的星芒很赞,实拍果然如此

(f10,4s,ISO100,+2/3EV)
▼无脑大光圈2333

(f2.0,1/15s,ISO640)
▼得益于超广角,安全快门速度可以降得很低

(f2.0,1/10s,ISO640)
▼畸变可以在后期很轻松地校正回来

(f2.5,1/40s,ISO320)
▼20cm的最近对焦距离甚至可以拍一些微距,不过要小心不要撞到凸起的前组镜片

(f1.8,1/80s,ISO100)

(f2.2,1/50s,ISO200)
[backcolor=black]看什么看,没见过死肥宅的手啊[/backcolor]
结尾
在电脑上回看20定拍出来的片子的时候,满脑子就一个字“锐”。这个头的中心成像素质实在是太厉害了,光圈全开后比50mm f/1.8D把光圈收到2.8的时候都要好,不亏是金圈牛头
另一个感觉是“广”,之前我手里边最广的镜头是28mm,众所周知,在广角端,焦距每短1mm视角都会有很大的扩张,装上20定我甚至可以在车里和朋友玩自拍2333,不过视角更广,容纳的东西也变得更多,相应也更难驾驭
“轻”,它只有355g,当挂机头完全没有问题,即便是背着去跋山涉水也不会有很大的负担
至于缺点,我几乎找不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0定可以说是目前我手中素质最优秀的镜头
- 可能大光圈下的紫边是一个缺点,但也不是致命的
- 有人觉得塑料镜身是个缺点,我倒是觉得无所谓,坚固和重量是没办法兼得的
- 前组镜片没有疏水防油污涂层我觉得是很遗憾的,我并不想给这个镜头装UV镜,一个是考虑到对成像的影响,另一个是在装卸方片滤镜系统的时候需要反复拆卸,很麻烦。擦镜头的时候几乎逼疯我,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反复使用,老半天才擦干净。
结语: 因为最近在集训,没有太多时间在白天拍东西,之后会参加个夏令营,运气好的话可以实践我最初买它时候的想法——拍银河,总之请各位等着我后续的样片吧。
手里还有很多半成品测评,但是可以确定是下一篇为海大100mm方片滤镜系统(ND3.0,GND0.9,CPL和其他一些小配件),敬请期待。
夹带私货:
貌似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测评?(虽然很渣就是了)至少比以往写的那些东西好要一些,因为对质量问题的考虑我暂时把旧贴都转移了,等有空完善一下在发上来。因为是下午收到的镜头,拍产品图的时候只好先钻进不透光的厕所里来扫光,高温缺氧闷了一下午,第二天就给病了……之后又忙里偷闲地拍测试图什么的……
在摄影方面拿到一些小成就(签约iStock,在一些赛事中获奖,入围平遥摄影展、斯里兰卡Roo Chaya摄影展等等),成功说服家长同意我走摄影艺考,虽然现在在学编导的内容,我还是想尽可能地在明年初正式参加考试前多学多拍点东西,多了解图片摄影这个行业(最前面也说过,以后发展方向是风光和商业摄影),至于电影摄影……我觉得自己落后很多了,估计没啥戏,试试好了,不然就完全当做爱好来做。看完426早期的帖子之后,我也有过和家人不理智的争执,好在迅速找到了解决方法,目前应该是在稳步朝自己所希望的地方前进着……等开始上摄影课程后,我可能会写一些小教程之类的东西,并且分享自己的艺考之路
学会思考,停止盲从。
欢迎关注
零之书——ここからが新しい始め
我的微博
我的图虫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