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茶茶 于 2017-10-16 18:20 编辑
第一次接触闪电系列还是在580的时候,在当时微星闪电+HAWK这两个系列通过加强散热和提高频率产生了不少经典的产品。随着NV在显卡中引入BOOST之后,其实非公显卡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缩小了很多,过去非公显卡性能动辄超越公版20%的状况已经非常少见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个品牌的顶级系列往往是比较尴尬的。所以微星自己是否找到了突围之道,就让我们来详细测试一下。

产品的包装与附件:
显卡采用的是纸板彩盒,与传统的纸盒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而且相比于传统的风冷显卡,这个包装的尺寸也是非常的巨大。

包装内部略有一些类似NV 980公版卡的包装,显卡和附件盒都插在中心位置。不过包装的底部比较高,没有公版那种底座的感觉。

显卡的附件尚算丰富,三个电压线、一块替换挡板,三组配色贴纸,双6PIN转8PIN线,驱动光盘,手册和保修书。

产品外观介绍:
显卡整体外观上采用三风扇的设计,背面则有一整张的金属背板。


显卡的长度约为32厘米,最好是选用不带硬盘笼的中塔机箱。

显卡整体还采用加高越肩的设计,整体高度近16厘米。所以他需要一个大机箱。

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到,闪电这张卡其实占到了三根插槽之多,散热器不仅长而且也相当厚。

显卡比较夸张的就是采用了3*8PIN的规格,其实是超过了显卡自身的需求。

显卡后部有两个SLI的金手指,可以支持双卡互联,不过这张卡的设计的关系做多卡显得比较困难。

显卡的显示接口为3*DP,1*HDMI,1*DVI-D。算是比较齐全的配置。可以看到附件提供的挡板是磨砂烤漆,风格上会有明显的区别。不过用上替换的挡板之后就需要占用三个槽了。

显卡附件中有提供改变显卡配色的贴纸,就是贴在显卡银色的这几个嵌条上。

显卡顶部和背板上均有导光条,似乎现在的产品不带灯就不好意思出门了。


显卡灯带采用的是数字式控制,所以里面的灯珠可以分开调色。


产品拆解介绍:
接下来对显卡进行拆解整个显卡其实构造还是蛮复杂的。

需要注意的是显卡是有保修贴的,所以自行拆卡可能会破坏质保。

显卡的散热器在核心和显存部分都有导热垫,主要为核心的电感和输出电容,还有显存的电感辅助散热。

散热器底座为一张镀镍的铜底,没有做镜面效果,不过整理打磨的还不错。

热管压扁后与底座焊接固定,可以看到采用的是6热管的设计,2*10mm+1*8mm+3*6mm。散热规模很大。

其中一根8mm热管是绕回后部,其他的五根则走到显卡前部。整个散热器的鳍片通过扣FIN辅助固定,鳍片的间距还是保持的很好的。

鳍片上有明显的回流焊孔,热管上也可以看到焊锡。

显卡前端有PCB加强版还会与散热器固定,应该是考虑到这个散热器偏重,避免散热器弯掉。

显卡的风扇也是采用两大一小的设计,两侧大的风扇来自台湾动力,是10厘米风扇。

中间的小风扇同样是台湾动力生产,是9厘米风扇。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控制显卡的长度,还可避免少因为三风扇同型号带来共振

显卡正面有一整张的金属加强版,可以看到只要有接触芯片和显存的地方都贴了导热垫。

加强版上通过一根热管将MOS的热量导到显卡前部料件比较少的地方,这个设计比较少见。

背板上微星也加了热管,主要是将核心背面的热量传导到整个背板上。其实由于普及静音模式的关系,个人觉得为显存做散热效果会更好一点。

产品PCB介绍:
最后介绍一下显卡PCB的用料情况。

首先正面背面各来一张完整图。


每个供电插座后面配有一个电感和保险丝,用来稳定供电。

核心供电为14相,以IR 3595A为供电控制芯片,输入电容为9颗日化固态电容+五颗聚合物电容,供电通过7颗DRIVER(IR 3598)倍相为14相供电,供电MOS为每相一颗IR 3555M。供电输出电容为15颗日化固态电容。总体来说核心供电的采用的目前板卡通行方案中最好的IR数字供电方案,没有毛病。


在靠近显示接口一侧,可以看到一组小的供电,这是为PLL做的一相供电。

显卡的核心代号GP-102,台积电生产。

其实GTX1080TI的核心是满巨大的,已经超过一个一毛硬币不少了。

显存供电为3相,供电控制芯片为IR 3570B,供电输入电容为3颗日化固态电容,供电通过三颗DRIVER(8510)驱动,供电MOS为M3816N,输出电容为四颗聚合物电容。对显存来说已经是比较强的方案了。


显存还是镁光的DDR5X是标准配备。

显卡前端还可以看到三组电压监测点,不过对我们来说一般用不到。

靠近SLI桥的地方可以看到一颗ITE 8295芯片,这就是用来控制整个显卡的RGB调色。

最后是显示接口的低通部分,因为已经是纯数字接口,所以低通部分的电路就非常简单了。


产品测试平台:
以下为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表,由于8700K太贵了,所以暂时还是继续用6700K。

主板用到的是微星Z270 GAMING M7,信仰还是要配套。

内存是海盗船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2133C15。

SSD是三块INTEL,系统盘用的是比较主流的535,以保证测试更接近一般用户。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游戏越来越多,只能加SSD了。

散热器是九州的船长240。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最后上一张测试平台的实拍图。

显卡性能测试:
简单评测结论:
由于测试项目很多很杂,为了避免小白看晕,首先提供一下精炼版的测试结论:
- 本次测试主要对比四张显卡,微星GTX1070红龙,蓝宝石RX VEGA 56,微星GTX1080红龙,迪兰RX VEGA 64 LIQ。
- 从总体测试来说,可以看到GTX1080TI是一骑绝尘,即使是非公的1080也被甩开,基本是孤独领跑的状态。
- 功耗上来说,1080TI闪电是测试中最高的一张,但是相比于性能的提升幅度,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能耗比甚至高于1080。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GPU理论性能、GPU基准测试、游戏性能测试、专业软件测试、功耗测试。这篇文章的数据量比较暴力,如果觉得晕,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如果觉得无所谓,被坑的时候别抱怨就行。



显卡性能测试与分析:
G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按照惯例A卡的理论性能会高于N卡。

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从测试结果来看1080TI闪电会比1070红龙高出近60%,与1080红龙相比则要高出近30%。

3D游戏测试,表格中将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戏进行了分类,这样会更加清晰一些。由于性能测试时间上有先后,所以测试项目上会有所不同。去年开始为了测试也买了不少游戏~

从游戏世代来看DX9和DX11中1080TI闪电的相比VEGA 56(1070)的优势都可以在60%左右,DX11表现相对略好。DX12中对比下面的显卡优势略有削减,主要是因为文明6 1080P测试下似乎遇到了帧数限制,提升幅度比较有限。

专业软件的性能测试简单看一下就好了,这个项目上一般来说A卡必会同级别的N卡更好一些。

最后上一个简单的性能测试小结。

显卡功耗测试:
从功耗测试来看,1080TI闪电为了挖掘性能,功耗牺牲还是比较大的,已经超过了VEGA 64水冷版。不过显然按照这个功耗也没必要用3*8PIN供电。


实际运行参数:
显卡的核心频率非常凶悍达到了1949,显存也超频至1390.5等效超过了11G。不过满载温度控制的还行,最高也就69度。不过风扇在从停止到启动会有一次明显的满载(所以一般运行的转速会接近2500转),客服说是为了自动清灰而设计,其实有点过。

历史测试对比:
这边对比一下我这段时间以来测试过的显卡,由于测试项目会因为测试时间点不同会有差异,所以结果仅仅只能供参考。从表中无疑可以看出1080TI无论是绝对性能还是能耗比都很出色。

简单总结:
关于显卡的性能:
微星的1080TI闪电在性能上是相当给力的,吊打其他核心的显卡。
关于显卡的功耗:
其实就能耗比上来说,1080TI倒是没有一般旗舰显卡能耗比爆炸的问题,功耗控制的不错。
关于显卡的做工:
整体的用料来说1080TI闪电都是用到了行业内比较好的方案,没有明显的槽点。
关于显卡的散热:
显卡温度总体控制的比较好,不过散热器本体确实是太大了,装机会不大方便。
总体来说,微星的这款1080TI是合格的旗舰产品,各方面的用料和方案都是行业内可以找到几乎是好的。只是相对于一款旗舰产品来说,只是才用到好的方案,加大了散热器尺寸是不是就足够撑起旗舰的招牌,我觉得这还是要微星去仔细思考的问题。至少以这款显卡而言,因为散热器尺寸和供电接口的关系,要组SLI是相当麻烦的,所以还是希望微星能够在不惜工本堆料之余,对于显卡到底要怎么做有更多的思考。
最后是惯例的图赏时间:






谢谢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