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5 月 14 日,重庆轨道交通官方微博宣布,从 5 月 15 日起,2 / 3 号线牛角沱站的新换乘通道正式启用。

▲重庆轨道交通官博关于新换乘通道的微博
牛角沱站作为 2 号线和 3 号线两条全世界客流量排名前二的单轨线路,位于市中心的换乘站,自从 3 号线开通开始,换乘客流就节节攀升。而由于车站位于牛角沱立交,所以只能通过换乘通道将两条线路连接在一起。而原本的换乘通道需要承受两个方向的客流,通行压力随着客流量的上升而上升。所以,建设新的换乘通道便被提上了日程。
最早能找到的新闻是在 2014 年底发布的,当时的报导说会在 2015 年底竣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程一拖再拖,最终拖到了 2018 年。此时距离第一次报导已经有三年多时间。

▲2014 年底关于新换乘通道的报导
如图所示,新增的换乘通道部分位于 2 号线较场口方向站台,而这一部分通道也成为了站台的一部分;站台尾部设置了三台扶梯,连接至通道与 2 号线站厅与旧通道高度相同的部分。而在新通道与旧通道相邻的位置,开设了一个通道,以便鱼洞方向站台的乘客能换乘 3 号线。所以旧通道从 2 号线站厅到联络小通道之间的部分和原来保持一致,而剩余部分则专供 3 号线换乘 2 号线使用。

▲2 号线牛角沱站新示意图
换乘通道平面图,图片左侧扶梯左侧为 2 号线较场口方向站台,左下方为站厅,图片右侧为 3 号线
体验部分
到达牛角沱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随着新换乘通道开通而更新的导向指引。2 号线牛角沱站由于未知原因,从 1 号线启用新导向指引开始就一直没有更新导向指引,即使 2 号线其他车站早已更新。而随着导向指引更新而更新的还有线路图以及出入口编号。出入口编号从原来的 A/B/C 更改为了现在的 2/3/4,与 3 号线保持了统一。

▲统一为 2011 款的日式导向指引

▲更新后的出口及换乘指引

▲被统一成数字的出入口,原本为 A/C

▲被更改为 3 号口的原 C 口,这里似乎还增加了一个到达上层麦当劳餐厅的简易通道。
▲更新样式后的线网图和车站示意图
▲卫生间的指引

▲新增的“牛角沱”站牌
到达较场口方向的站台后,新换乘通道的体验就正式开始了。
通道与 2 号线站台平齐的部分与原有站台有多处连接,使整个通道既是一个通道,也成为了 2 号线较场口方向站台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通道的顶棚由于受到上方立交桥的影响,整体高度不高,所以天花板也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但整体上看着还算比较协调。

▲新通道与 2 号线站台平齐的部分
在 2 号线站台尽头,由于需要避开上方的 3 号出入口,所以整个通道的高度向下降低了 1m 左右。所以从这里到达新通道需要下台阶。有特殊需求的乘客可以到达与站台平齐的部分进入新通道,然后通过新通道的斜坡通过通道。

▲2 号线站台尽头与新通道之间有高度差
从 2 号线站台尽头再走过去一点,就可以看到通往 2 号线站厅/旧换乘通道层的电梯。这里的电梯在扶手和裙板处均有蓝色氛围灯,为平淡无奇的换乘通道增光添彩。(Linus:R!G!B...等等,怎么只有蓝色?)

▲增加了氛围灯的扶梯
到达新通道上层,可以发现在新旧通道之间的位置,设置了几个商铺的位置。这也是轨道交通商业设施的一部分。个人觉得像这样的商铺为乘客提供了便利,让乘客能在换乘途中就可以买到一些实用的东西。再继续走就是 3 号线的换乘层了。
▲图片右侧为商铺位置,左侧前方为 3 号线换乘层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旧通道。下图的拍摄位置是在临近 2 号线站厅的位置,可以看到,从 2 号线站厅到前方某一个位置,仍然像以前一样被分割为两部分,而更远的地方则没有分隔。

▲新通道开通后的旧通道
而铁马转向的位置就在这里,新旧通道之间的联络道。由于新通道是直接到达 2 号线较场口方向的站台,鱼洞方向的乘客到达站厅后,仍需经过旧通道到达联络通道才能进入新通道。

▲新旧通道间的联络道
而从 3 号线方向看旧通道,旧通道大部分区域已经没有铁马阻拦,变得宽敞许多

▲去掉铁马的旧通道,显得更加通透
然而新的分隔方式有个问题,就是从麦当劳进餐出来的乘客,如果想乘坐 3 号线,就必须走到通往鱼洞方向站台的楼梯口,在走到图片右边的换乘通道,稍显不便。但是考虑到在麦当劳进餐的乘客占比并不高,所以这部分乘客只能自行克服了。

▲从麦当劳出来想乘坐 3 号线略显不便
而且,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从 3 号线前往 2 号线的客流,在临近 2 号线站厅的位置,由于需要给 2 号线鱼洞方向换乘 3 号线的乘客留通道,所以在这个位置仍然会被收缩为半个通道的宽度,而这一现象是否会造成较大影响,还需要实际的使用才能知道。
总之,这个被提起好几年的新通道终于开通了。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牛角沱站换乘的拥挤程度,让这两条全世界客流排名前二的单轨能更高效的进行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