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年快乐,兔年大吉呀!

不知道大家是否从去年年末的冲击中缓过劲来了呢?

我的运气还不错,至今没有阳过,目前无锡的高峰已经过去,我也出去好好地吃了几顿饭,无论如何,2022年已经过去,总要以一个新的积极的状态迎接2023,在此也是祝大家身体健康,前途似锦。

Anyway,过春节了坛子里还冷冷清清的,我就过来随便水(炫)点(耀)东西。

我司因为一些问题,年前没能给我结完年终奖,直到初七返工了才找到财务拿到我的小钱钱。红包到手,过年总得买点好东西,今天来分享两个。


Alienware AW3423DWF超宽屏显示器

这是我年前就种草的一款顶级带鱼屏,这次终于是把它抱回家了。我的第一块带鱼屏是Dell的U2913WM,大概是15年的时候买的,从那时起我就彻底被超宽屏征服了, 主力PC的主屏一定是带鱼屏。后面随着系统的迭代,1080P 60hz的屏幕渐渐无法满足我的需求,大约在3年前换成了ROG的XG35VQ,一块34寸VA面板1440P 100hz的大家伙作为主力使用。当时2K分辨率的超宽屏才刚刚开始普及,并不像现在有那么多选择,实际到手后发现VA面板的可视角度和响应速度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但比较让我头疼的就是拖影控制明显要比同等级IPS来的差。好在我工作之后就不怎么玩CSGO这样比较激烈的竞技类游戏了,基本上以RTS和城建游戏为主(种田是老年人的归宿?),所以倒也还行。这块屏幕陪我一路走到今天,它本身有一点我特别赞赏:它的面板是真10bit,并且SRGB模式色域限缩后的色准和覆盖率极其精准。我用爱色丽校色后发现RGB三色没有任何偏移(关于校色我还有很多想说的,后面来聊),所以我平时画画、修照片可以直接切换到SRGB模式来用。不过我还有一块出厂校色的明基作为参考屏,所以很多时候懒得来回切色域就直接放副屏上弄了……笑。

20年的时候把我的1080退役了,换了3090,后来CPU也慢慢一路升级到了现在的13700K,这时这块100hz的屏幕也渐渐开始没法满足我自己了。同期我也把家里的电视换成了LG的OLED,在体验过一次HDR1000的魅力后我突然就对现有的IPS和VA失去了任何欲望,开始寻找一块完美的屏幕。

之后的两年,miniLED和nanoIPS之类的技术开始出现在消费级市场上,但在看过大量测评后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我想要的,同期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OLED显示器,但作为电脑显示器的OLED对比电视,烧屏出现的时间点会大幅度提前,毕竟白嫖王老莱在换了OLED TV作为主显示器后才过了三个月就已经出现了轻微烧屏的痕迹,因此我也不敢入手购买这些昂贵的屏幕,直到去年QD-OLED面板推出后,几乎瞬间就抓住了我的视线。QD-OLED在结构上与传统W-OLED存在较大区别,具体的原理我就不多说了,各位感兴趣可以去找老莱的视频看看,总之按照三星的说法,这种OLED面板的寿命将会远超传统OLED。当然我也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听信厂商的说辞,当时第一批搭载QD-OLED出货的产品应该就是三星的G系列和外星人的AW3423DW,而在半年后AW推出了新款,后缀为DWF。在大半年的观望后确定QD-OLED面板确实有着相当强悍的寿命和抗烧屏能力,于是果断下手。

说说参数吧,QD-OLED,3440×1440分辨率,165hz,支持AMD Free-sync Pro,官方认证的标准是VESA HDR400,但其实它是支持HDR 1000的,在面板的HDR设置里把选项调整成HDR Peak 1000就可以开启。说实话,老莱说得对,1000以下根本就不能算HDR,400和1000的表现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在任何时候我都不推荐HDR400。

在HDR和完美的黑点表现还有无穷大对比度的加持下,那些对于HDR支持到位的游戏的画面表现着实惊艳,我尝试了光环无限,极限竞速地平线4,战争机器5和古墓丽影暗影,不得不说,假如游戏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HDR的表现,那么这台显示器几乎能完美地复现这些画面。

OLED另一大特点就是无延迟的像素切换速度,拖影?不存在的!干脆利落,啪的一下,很快啊,像素就大意了,它没有闪,明显是有bear来。IPS做得到吗?做不到。打了几局Halo的自由对战,确实在甩枪、猛晃视野的时候都感觉不到拖影,这种热刀切黄油的畅快感真是绝绝子,要我说从HDD升级成SSD的感觉大概也跟这种体验差不多。


可视角度也无与伦比。

官方说是178°的可视角度,我上下左右到处看都看不到色彩失真或者亮度丢失的情况,不愧是顶级屏。

来说说我最大的担忧,其实还是QD-OLED面板的寿命问题。尽管首发用户已经证实了至少在1年的时间内不用过于担心,但更久的时间显然还需要市场验证。我承认我购买的时间还是有点冲动的,但是Alienware给这台显示器提供了包含烧屏在内的三年质保,我想至少他们有这个自信的话,戴尔的售后还是值得信赖的。

说到这边,正好来分享一下这块屏与其他IPS、VA显示器在维护上的区别。很显然,IPS之类的屏幕并不需要你刻意去在意什么,只要注意不要让腐蚀性液体或者强大的物理打击又或者12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直接击穿面板,那么它可以正常工作很久很久,通常在数年后可能会出现偏色或者亮度减弱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并不会影响使用。而这块QD-OLED就不同了,显示器在持续工作了4小时后(这是累计的4小时,假如在使用了2小时后关闭显示器,计时器也不会清零,在下次开机后依然会从2小时开始计算)会弹出提醒,要求用户进行一次像素刷新以保障面板寿命。在说明书中有写到,显示器面板应每4小时进行一次像素刷新,每1500小时进行一次面板刷新以获得最大显示寿命。像素刷新的时候面板会黑屏,电源指示灯变成绿色闪烁,几分钟后即可完成。用了几天后我觉得老是弹这个提醒出来太烦了,就把它设置成显示器待机时自动刷新,然后把电脑空闲关闭显示器的时间调短,现在已经做到无感体验了。

说了这么多好处,来说说缺点。

目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块面板在显示文字的时候,文字边缘会不甚明显的色散现象,大概就是上看发紫,下看发绿的感觉,和那些低廉的TN屏发色有点像,但比TN屏的情况要轻微的多。我用了2-3天后就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况,也不会再意识到这些轻微的色散。但如果把它和我的明基并排放在一起显示,则能很明显的感觉出明基的字体要更加清晰锐利,我做了一些调查之后发现这似乎是现在显示器用OLED面板的一个通病。可能我的眼睛相对也不是那么敏感,因此现在已经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了,但是如果长时间在这块屏幕上看文字内容的话,还是会觉得眼睛疲劳干涩的速度要比原来VA面板的ROG来的更快,因此并不推荐在这块屏上进行大量的文书工作(我想也不会有人买一块顶级游戏屏回来主要码字用吧)。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pixel shift。这也是OLED屏应对烧屏的一种常用方式,在一段时间后整个画面都会向某一方向移动若干像素,以此来防止单个像素长时间显示同一高亮颜色而加速烧屏。由于使用距离的不同,这块显示器在进行pixel shift的时候其实比我想的要容易察觉的多,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整个画面都动了一下。相比之下我从未在沙发上注意到我的电视在什么时候进行了像素偏移。这一点对我来说无伤大雅,但确实会让连贯的使用体验和沉浸感打折扣。

说回这块面板,正好接着讲讲我没讲完的色准的话题。因为我手头现在没有爱色丽,只有一个红蜘蛛,而且我很懒所以就不去测什么色准什么的了。在说明书上Dell称这块面板拥有149%的SRGB和99.3%的P3色域覆盖,同时也有出厂校色报告,我扫了一眼好像是△E<1,还真的是蛮厉害的,在SRGB模式下颜色表现和我的明基也几乎一致,我想平时用来剪个片子调个色应该是绰绰有余。但在这里我想说一说我对屏幕校色的看法。正好前一段时间我对我的新帝16贼心不死,总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拯救它糟糕的色彩表现,然后用爱色丽给它进行了若干次屏幕校色,后来得出的结论就是——寄。一个本身面板表现就很渣的屏幕,就算用软件去纠正也没办法解决它的问题。而对于像我这样的多屏用户,为何会有校色的需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尽可能地让多块屏幕的色彩表现保持一致。这里就牵扯到校色的一大痛点:不同的屏幕,采用的发光方式、面板显色方式、乃至材料本身都会有区别,要想将他们做到完全一致,那实在是mission impossible,再加上windows那令人惊叹不已的色彩管理能力,多次挣扎后我只剩下了一条路:摆烂。即便是我两块自带出厂校色的明基和AW,将他们同时放在SRGB下,虽然色彩显示极为相近,但肉眼所见依然能看出些微不同之处,换成我的老ROG也是一样。何况不同的色彩标准还牵扯到亮度问题,要获得理论上最佳的色彩表现,需要用到光度计才行……拉倒吧,在下只是一介凡人,何必这么折磨自己。到头来我还是在一边在明基上开着监视窗口一边在新帝上画画,画一会儿就抬头看看监视器上的颜色是不是正确,画完之后再放到明基上做最后的调色。校色之类的,能保证大家显示的颜色看起来差不多就得了,真的要做到完全一致那只是自己折磨自己罢了。以上是我的见解,供大家轻喷。

目前我对这块屏幕还有一个不满意的点,就是它没有给HDMI 2.1接口,或许是授权费太贵,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失去了HDMI 2.1带来了一个后果是,RGB 10bit和3440×1440 165hz刷新率不能同时开启(DP 1.4)。这真的搞得我有点烦,如果我要在保持分辨率和高刷的情况下选择10bit,那我的色彩就只能选择YCBCR422,显然DP 1.4的带宽也不足以支撑全开……如果要RGB 10bit,那么刷新率就必须降到100hz。很烦,目前我还是选择了高刷,但这始终是我心里的一个疙瘩,尤其是考虑到这台显示器的售价和定位,没有给HDMI 2.1我实在是无法理解。

但是即便有着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依然还是认为瑕不掩瑜,这块显示器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打游戏的快乐,即便我给它挑了不少刺,但还是对它爱不释手,它也是目前消费级能够买到的最好的显示器了(或许没有之一),总之,希望我能永远都用不到Dell的质保。

第二个要分享的是这个。


Keydous NJ80

键圈老哥对这把键盘应该不会陌生。

换键盘的起因是我的G913在我日积月累的爱抚下键帽开始磨花了。而罗技这个TKL轴用了自己的键帽锚定设计,总的来说,如果要换键帽几乎等于一拔就坏,而且替换的键帽也着实不便宜。

于是我重新开始物色键盘。因为之前在Jayxu老哥的教唆(咳咳)下尝试了客制化,这次也准备找一个套件来玩,但无奈过年+开工的时间真的有点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会,我觉得现在过年过节走亲戚吃饭聚餐比平时上班还忙还累,有时真的是痛恨这种社交辞令式的交际),实在是不想自己一颗颗润轴调试了,所以就找了一下成品套件。最终选择了NJ80,一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它的样子,二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多媒体旋钮,三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它的样子,四是因为我虽然不喜欢原厂键帽但我还是喜欢这把键盘的样子。只是这个80配列没有了小键盘……我想着后续再买一个单独的小键盘上班用吧。

轴我选择了凯华的蓝莓冰激凌pro,具体怎么样我也没玩过,只是搜了下,是线性轴,而且大家普遍评价都不错,最重要的是有原厂润轴,省我不少事,那么就它了。在选择套件时我还看到有钢定位板和铜定位板两个版本,后者要贵上100块。作为小白我实在想不通铜会比钢好在哪里,但我以前玩HIFI的经验告诉我这十有八九就跟老烧骗人的玄学差不多,遂果断选择了钢板。

键盘到手后实在是惊喜,这个打字音和手感给我了很好的印象,而且按键的手感真的很顺滑,阻尼和触底的手感很上头,而且因为轴体稳定性高了很多(我其实很喜欢我的G913,但罗技矮轴一大缺点就是稳定性不佳),打字的精确度提升了一个档次。而这个米白?奶白?色的颜色也十分符合我的预期,铝制的媒体旋钮盘起来也很舒服……可惜我原本以为旋钮是无极调节的,结果是段落式的,略有一点点小失望,不过扭动的阻尼感和段落感都很不错,算是不亏。

目前预定了一套侧刻透光的PBT键帽准备替换原厂键帽,还买了几个创意键帽准备给ESC键和win键做替换,我想这把键盘又能陪我走很久了。

至此,刚到手的年终奖也花出去一大半了……不过花钱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产品,那就是幸福啊。
剩下的……目前手头没有笔记本电脑,种草Alienware X14 R2了,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收入囊中吧。

以上,感谢各位观看,大家的这个春节过得如何呢?

年终奖什么的,1000块商超购物卡算吗
去年因为U2312HM显示器电源模块炸了后入了个红米23寸Pro,后来淘宝买到U2312HM的电源模块换好后能正常使用,干脆就组成双显示器模式,非常方便家里人上网看电影+炒股,没有什么更新换代的想法了,以前还对一些数码电子产品种草,现在觉得只要不是必须都无所谓了,键盘啥的显示器啥的,几十块/几百块能用就行了。
2023年头一个月,花了三千多大洋入了SteamDeck低配+512G TF卡,这样一来更方便和自由一些,台式机彻底作为工作和家庭用机,不打游戏不搞重度应用,4G内存也完全足够。
剩下的钱大头全花在防疫物资和药物上了,所有这些价格加起来也很可观,可谓是真-报复性消费,很多还都是被迫的,我的心里只有呵呵。

我一直都很羡慕别人晒桌面,那都叫一个干净简洁清爽,反观自己的桌面那些线材(各路设备数据线+电源线),都快赶上配电箱了……

    JackyMuyi 说起显示器啊,那真的是……至少我自己的体验上来说我是绝对不会回到单显示器时代的(除非是三星G9那种32:9的超宽屏,不过严格来讲那个就应该算两个16:9拼起来)。虽然对于游戏党来说单显示器就足够了,但真要论生产力的话,只有多屏才是王道。
    说到Steam Deck,我还挺好奇的,TF卡的持续读写性能会不会影响它游戏的体验啊?我注意到大部分人买了低配之后都是回来自己换SSD,好像原厂的emmc性能也一般。之前说SD价格降到3000多我还蛮心动的,但是看了看一年都未必会拿起来两次的NS之后还是暂时放弃入坑了(我其实比较期待后续的机型,还是想要一块1080P的屏幕和更好的图形性能),啧,人啊,欲望总是无底洞的。
    桌面的线材我自己是用那种理线盒和理线卡扣顺到桌子背后的,然后显示器悬臂自己也带理线槽但很多时候我也懒得动。拼多多买几个理线盒再买一卷理线带,几十块钱就能整的很好了。我用的就是类似这种的,供参考。唯一的缺点就是理线盒可能需要在桌板上钻洞或者用螺丝攻进去,如果比较在意这个的可以尝试用3M的泡棉胶带粘,但强度和持久性总是不如螺丝的。

      之前我一直是坚定的16:9爱好者,但是入职之后公司发的主力显示器都是21:9的我越来越发现这个比例也挺香的,可能等之后也换一个带鱼屏吧,但是我等实在没什么精力还要去操心显示其本身的维护,反正对色准要求都是能用就行,估计IPS还会陪伴我好多年

      说到理线我倒是觉得现在的显示器把电源摘出来单独放这个设计还是很烦人的,要说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不用因为电源炸了就直接更换显示器本体了吧,但我也真没遇到过电源击穿的事故,常年摆在桌子上的显示器又不需要什么便携卖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不能继续把电源集合在一起,理线之后发现废了好大力气把线捆在一起节省出来的空间和美观又被一个傻大黑粗的显示器电源占住了

      最近这几年国产键盘发展又多了不少花样,我记得差不多五六年前还是满世界樱桃轴一个打十个,现在再说什么樱桃轴大F大家基本上都是一脸“你为什么在2015年还在用诺基亚”一样的表情了

        莫洛骑士 恭喜加入带鱼屏同好会🤣这个真的是用之前无感,用完后真香的典范

        维护方面其实也没什么要特别去做的,OELD面板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其实保养啥的都是自己搞定,通常只有开箱设置的时候要用户调一下参数,其他时候放着就好了。不过我对IPS也没什么怨念,真的要说起来IPS依然还是最万能最均衡的面板,尤其是综合考虑用户需求的全面性和性价比。

        显示器电源这个我还真的蛮不能理解的。对于那些低价位入门级的显示器,把电源适配器放在外面我明白是为了成本考虑,但之前看到LG的Ultra Gear系列这种定位高端的游戏显示器都还有个大板砖我真的是理解不能……说到这个,AW这块屏是把电源模块集成在显示器内部了,只有一根电源线,但我之前的那个ROG依然是外置的,只是ROG的砖头相比其他的大黑条要来的小巧些,是个正方形……大概还算不那么丑吧?但我还是支持电源内置,对于习惯干净桌面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键轴真的是……我以前是习惯直接买品牌键盘的,基本上都是贼船或者罗技,那时真的是cherryMX打天下,结果现在国内那么多轴体根本分不清,而实际上手使用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比cherry差,有的手感甚至我还更喜欢些,价格也更加便宜,这课真不错啊

        飘X00草帽
        SteamDeck这个我买回来没有换硬盘,玩起来感觉还行,符合我的预期,SD这个游戏机其实强就强在优化好上。
        TF卡连续读写这块,我刚入手那会下载了几个大型游戏,都是能稳定跑到最高网速(家里的网下载速度最快30M),玩起来的话因为我玩的都是单机,古墓丽影、巫师三之类的,锁30帧,速度也足够流畅,没有卡顿的情况,画质在这个1280*800的屏幕上感觉也马马虎虎,就是电池续航没办法,大型3A基本就两个来小时最多,充电时间个人感觉也挺长的
        希望未来的SD能够继续升级屏幕,续航和性能吧,就像AMD那边的那样

          JackyMuyi 那感觉是挺不错的,买dock了吗?我之前看到有人完全用SD当主力机用,双系统+dock和便携屏,就算出门在外有个平台就能跟笔记本一样用,坐车坐地铁还能随时打游戏

          不过steam deck比较让我劝退的点就是重量……我连NS都不想手持玩,那个尺寸我觉得腱鞘炎早晚要加重

            飘X00草帽
            dock没买,原厂太贵了,而且我看了一下国内这边卖的都是第三方的扩展坞,安不安全也不好说……
            确实有不少人装双系统,接个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就可以当个笔记本电脑用,可玩性还是有的,不过我个人而言真要是有扩展需求的话,最多就是把它连在电视上,把SD当手柄用这种玩法,别的真没有什么需要。
            SD这个重量我个人觉得真不算沉,相对它的体积而言,不过感觉要是劝退你的话比起重量更应该是大小(因为它真的很大)2333
            另外的话性能、续航、屏幕这三个硬性条件,不着急的话最好再等等,AMD那边都也已经出了1080p的游戏机了。
            再有就是游戏体验方面,SD玩游戏最理想的还是单机游戏,还得是那种对手柄和屏幕触摸支持良好的游戏不然容易寄(比如我尝试用SD玩百曲,结果还碰到卡死BUG,没法玩),联机的话,如果是那种类似合作类或者像双人成行、人类一败涂地那种是可以的,FPS则坚决不推荐(想想用手柄跟PC玩家对战那感觉)
            最后我个人觉得建议你还是结合自己需求,再等等看(顺便提一句现在安卓手机都可以畅玩半条命2了哈哈)

              JackyMuyi 我也看到了,6800U真的很强啊,这一代RDNA2的核显可以说重新洗牌轻薄本和win掌机的市场了,但不管是aya还是壹号本还是某个叫嚣玩盗版游戏的牌子,目前win掌机面对SD的价格差距还是过于巨大,PDD百亿补贴都做到SD 2K7了,真的买两台SD都赶不上他们一台掌机,价格因素也是左右玩家取舍的关键点了。在这个差价下说实话我个人不会考虑win掌机。
              但话说回来现阶段确实包括SD在内,这些掌机都还达不到我的要求。本来如果要买那就是买回来图个新鲜当玩具玩的,表现不达标的玩具自然也没啥乐趣,所以还是再等等。希望7000系的APU能更进一步啊

                飘X00草帽 SD这东西真的神奇啊, 从NS来看我觉得掌机这东西也就玩个4399, 玩Steam这种PC平台的东西怎么可能带的动, 结果还真就带起来了也是厉害啊

                  莫洛骑士 其实仔细想想,从XBOX ONE和PS4时代开始AMD就给这些主机平台做方案整合了,即便到今天,这些上个时代的主机依然可以用还不错的画质玩那些新的3A,这大概就是底层优化的优势所在。考虑到Steam Deck有V社定制的linux系统和专项优化,能够取得现在这个成绩还真的是有可行性的。不过我还是想感叹这些年来制程和芯片的发展真的太厉害了,能把这么强的性能封装在这么大的掌机里(我没记错SD应该是TDP 25W MAX?),so fucking cool。

                  12 days later
                  13 days later

                  请问Dell有推荐的适合工作的带鱼屏吗?之前从来没买过,只在学校实验室用过,确实舒服。虽然很心动帖子里的这一款,但是貌似更适合只打游戏,而且我也担心OLED烧屏的问题。

                    ALENAVENGER 有的,不妨更细致的说一下你的需求和预算?而且其他牌子也有许多优秀的产品值得考虑

                      飘X00草帽 目前主要的需求就是Office三件套的文字工作和各种coding,偶尔会涉及到一些平面设计之类的,娱乐的话主要就是看视频和打游戏,所以对色准还是有一些要求的(这也是为什么想买戴尔,不过之前也用过AOC的,感觉好像也不错?),虽然说不至于非要达到什么99.9%色准。由于打游戏不是主业,所以其实对刷新率没有非常大的要求。对OLED有顾虑是因为这个屏幕(和准备配的一台台式机)可能会作为未来至少3年的主力机,所以不希望寿命太短。至于预算的话理想情况下希望能够在3000内解决问题。

                        ALENAVENGER 我能想到的,第一个是小米的34寸带鱼,VA面板,响应时间不是强项,相对IPS而言不那么适合游戏,但是对比度会比IPS更好,同时也有144hz刷新率,适合娱乐影音,面板本身的素质也不错,最主要是价格,现在JD应该是1k7左右,我觉得这个价格上没什么好挑剔的;IPS面板的话,AOC的U34G3X可以留意下,自带出厂校色,现在JD价格应该在2K9上下,这个基本上是顶在你预算的上限了,但是考虑到你需要至少三年的使用,比起高性价比的小米,我会更推荐这一款,还是因为IPS在多用途特性上会更强于VA,而且自带出厂校色会省去不少后期的麻烦,毕竟众所周知,windows的色彩管理就是一坨shit。
                        其他的其实在1k5-2k5价位也有不少2K带鱼屏,但大家的面板都差不多,而且不少是二三线品牌打价格战的产物,并不是说他们不好,但是小米和AOC作为主流大厂,配套的售后服务也更优秀些,所以在这里不作推荐了,如果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可以去B站找找那些横评视频来参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