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顺丰小哥就来敲门,给我送来了一台新相机和一支新镜头。
我则是早早就洗漱更衣,恭候着这两位大神的到来。
关于换相机这件事,我时常也在坛子里高谈阔论。这么多年来,摸过的相机也不少,因为大学就是学的photography,从现在已经相当少见的135胶片机,到99%的玩家或许都不曾摸过的大画幅(4×5、8×10)胶片机,还有各种APSC、M43、全画幅、中画幅等等,各自都有所体验,不敢论自己有多专业,但好歹摁了这么多年快门,总还是摸索出来一些心得。
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在摄影这个领域,2024年和2014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或许CMOS的像素堆上去了,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了,镜头的解析力和镀膜工艺更强了……只是,真等到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后,似乎大家成片之间也没什么大差。
所以这次换机的主要缘由并不是拍照相关,而是我终于想试试看拍视频了。按了10年快门,终究还是想要尝试新的方向。一旦有此念头后,再看我手头的机器:一部EOS 1V,还是当年托关酱在日亚帮我买的中古机,看过东京印象系列的老伙计们或许对这台机器还会有点记忆,因为关酱在某一期简评过这台。当然,这是一台胶片机,自然与视频无缘……我要是足够努力的话大概能用它拍拍定格动画。还有一部徕卡M10……不做评价。最后是一部5D Mark III,老伙计们不会陌生,当年我发的各种开箱、旅行内容都是靠它撑起来的。
关酱的老粉们应该还记得,当初他来到11区不久,心愿得偿换装了5D2+魔灯,然后就有了东京印象系列的第一篇:东京印象 · 春(顺带一提,当时封面的花见是我画的,嘻)。我一开始也想跟着试试看,就给5D3刷了个魔灯,但可能是设置不对,又或者是CF卡读速的问题,始终没法得到合适的结果,录出来的视频有相当严重的摩尔纹。与此同时,魔灯系统下的实况预览几乎是不可用状态,对于刚准备入门视频录制的我而言,上手难度着实有些高了。对着这套系统大力输出+干瞪眼一下午后,我选择放弃。
随后就是考虑换机的事情。
因为自己对视频机的了解十分粗浅,所以花了几天时间狠狠补了补课。一番考察后,我把选项范围缩减到了四台机器:佳能R7\R8,索尼A6700\A7C II。R7和A6700分别是佳能和大法家APSC的旗舰,而R8和A7C II则是全画幅中高性价比的选择。之所以选到这四台,是因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视频需求,但我依然需要一台好用且均衡的相机作为今后的主力机,而到了这个价格区间,也能够找到那些拍照视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产品,所以像偏科选手A7S3、FX30之类的从一开始就不在考虑范围内。
最终,我没有选择继续在佳能内部升级。R7录4K60是跳采,会损失不少画质;R8倒是有R6 Mark II的同款CMOS,但佳能一刀把机身防抖砍没了——真有你的啊佳能!RF和RF-S卡口尚未开放协议,现在的R系列机器再也没有EF时代那样强悍的镜头群了——转接虽然可以,但着实有些难受。
到了在A7C II和A6700之间抉择……从理性的角度来说,A6700才是最契合我需求的选择,无论是性价比还是本身的性能,都挑不出什么问题。最终选择A7C II的理由是,为了全画幅。
言尽于此,老法师们一定能理解我作出这个选择时的内心所想。
让我啧啧称奇的是,A7C II的尺寸和重量实在是太……惊人了。
过去我一直扛着5D3和各种EF镜头到处跑,也确实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后面又买了M10,这台旁轴虽然尺寸上比5D3瘦削不少,但因为机身材质是镁合金和黄铜,所以体感上丝毫不觉得比5D3轻。直到上手这台索尼无反,我才惊觉现在的全画幅相机居然已经可以做到这样的尺寸和重量了。
同样是出于预算考虑,第一支镜头没有选择原厂G,而是用了适马的28-70 F2.8。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拍照比重要大于视频的玩家,我还是选择了焦段最泛用的大光圈变焦。关于这支镜头的优缺点稍后来说。
其实在几天前,我都是十分讨厌索尼的(这人有什么大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早先索尼相机的系统UI之难用、设计之混乱太过出名,有幸体验过一次,非常好UI,令我宾周原地消失。而对比之下,佳能的系统简直如德芙般丝滑,如iOS般好上手。好在索尼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年来发布的新机都换了最新的触控UI。这两天体验下来,我会说系统的直观程度依然不及佳能,但确实是一个相当可用的状态了,我作为新用户而言不会抱怨什么,上手起来也没有太大困扰。
稍稍总结一下A7C II的第一手感受:外观上我认为是索尼最好看的一款全画幅(特指银色),看我M10的配色就知道我是真的吃这个配色;翻转屏超好用,我从60D换到5D3时唯一会让我偶尔挂念的就是60D上那块翻转屏,用过5D3的伙计们一定都知道一些极低或者极高机位的拍摄得有多痛苦,而A7C II上这美好的屏幕又回来了,而且带触控对焦,大好评;AI系统非常强也非常智能,拍摄时无论是人或鸟或车都能在瞬间(几乎)识别锁定,这个在5D3上是完全没有的体验;对焦系统同样表现优异,之前提到选择相机时,最终没有考虑松下或者尼康之类的,就是因为我觉得目前的对焦系统上只有索尼和佳能才真的算T0级。
优点说的差不多了,说说槽点:握持感比较一般——相机变小变轻了,但也就意味着它没有5D3握在手里那种饱满敦实的感觉。当然这是对比下的结果,所以只是吐槽一下,不能算是缺点;EVF的传感器太灵敏,稍微有遮挡就会关掉屏幕切换到EVF……一开始我还疑惑了很久,怎么屏幕突然就黑了,以为是机器顿卡,后来才发现在EVF右边有个传感器,稍微盖住一点就会立刻切换预览状态。横拍时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竖拍时由于握持方式发生变化,这个误触的概率就变高了,稍微有些烦人。
视频方面,暂时还没有剪出多少素材,我自己也是个初学者,还没法评价太多。简单体验一下的想法:拍4K50会裁切到S35,这倒不能算是个问题,毕竟这个价位这个级别的机器大家都裁切。倒是机内稳定,如果只开到增强档的话,感觉边走边拍会有些不够用(这支适马不带防抖),开到增加+又会再裁掉一圈画面(别切了,再切成M43了),这就导致我手上唯一的镜头,即便锁在28mm,等效后也快变成一支中距镜了,对于拍视频来说,视角有些不够,所以目前正在盘算着后续入一只16-35 F4 PZ或者定焦大广角,希望用索尼的伙计们多给点推荐,最好便宜又大碗(绷。
最后一个,铁缺点:单卡槽,V90的SD卡,懂得都懂。
机身说的差不多了,咱们来聊聊这支适马28-70 F2.8。
适马是一家我一直都非常中意的副厂,看过我的开箱帖就知道,我在EF时代就买了适马的35ART和70-200 F2.8,而这两支镜头也一直跟着我的5D3征战到现在。事实上,自从16年购入70200后,我就再也没有给5D3添置过任何镜头了,它是我EF镜头群里最后一块拼图,之后这些镜头就一直陪我走到了2024年。
说回这支2870,入手价5K,焦段没什么好说的,拍照佬最喜欢的焦段之一。当时的选择有四支,除它之外还有原厂20-70 F4,腾龙28-75 F2.8,以及适马自己的24-70 F2.8。没有选原厂20-70的原因是光圈只有F4,它对于视频而言应该是十分好用的一支头,但拍照的颠佬……永远都是喜欢大光圈的。对比腾龙和适马自己的24-70,最终还是考虑了价格、体积重量等因素,选择了28-70。因为之后肯定是要慢慢补齐广角端的镜头的,所以28mm、24mm,差的这点视角我倒不是特别在乎。
画质方面,很锐。光圈全开的情况下,的确会显得有一点肉,但……又有几只头能做到全开都不丢画质呢?能做到的那些,价格都让我做不到。因此我基本上都是收到F3.5-4左右来拍,此时的画面就相当好用了。畸变……是这颗头一个比较著名的缺点,28mm和70mm这两端都会有比较明显的畸变,但这在后期处理的时候都可以很容易地校正回来,得益于像素和解析力的提高,我发现它加上A7C II出片矫正后,画质的损失相当小,对比之下5D3+2470 F2.8的组合在边缘画质上会有不小的衰减。适马镀膜的工艺这些年也是进步神速,鬼影控制不错——我本人倒是一个并不怎么抗拒鬼影的人,很多时候我觉得它能够给画面增加一些镜头感和故事感,当然这个取舍完全因人而异,镀膜技术的进步自然是极好的。
以下,请看样片。
不知道各位觉得如何呢?等我掌握了录像技能,咱们再回过来聊聊视频性能。
写到这里,新机小评也就结束了。但我还有另一半内容没有说。
实际上,在刚拿到新机的时候,我是比较平静的,一次普普通通的更新换代而已嘛,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好像一切都会回到以往的样子。直到我为了拍下A7C II又一次拿起我的5D3,在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才意识到,这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
这台5D Mark III对我来说,是真正带我从一个新手走向熟练者的向导。它诞生于SLR最为辉煌鼎盛的年代,而且也不像现在的相机市场那样,溢价夸张到吓人。它在那个年代是个略微有点贵、但你想要的一切都给了你的消费级旗舰全画幅。我是2014年买的这台5D3,正好也是那一年加入PC426的。随后这台相机就陪着我度过了大学生活,跟着我步入社会。我带着它去到了美国的东与西,走过了祖国的南和北,它则无惧风雨,记录下我过去10年的人生。此刻重新把它拿在手里,仿佛如同10年前第一次捧起它一样的心情。10年来,它从没出过任何问题,而快门的手感一如10年前清脆利落。10年前,我是个年轻气盛,不知深浅的小鬼,10年后我或许还是气盛,还是不知深浅,但至少已经不年轻了(笑)。我尚不知道自己终究会不会选择把它卖给一位有缘人,即便在此之前我已经决定要把它出手回血。
不管怎么说,一台新生代的A7C II将会取代它原本的位子,一如SLR系统的辉煌不再,无反相机的王朝已经崛起。
所以,无论最后会怎么样,这位老朋友都值得这次盛大的落幕。
以下,请看精选,presented by Canon 5D Mark III。
最后,致所有前行路上的创作者们:
老骥虽伏枥,千里亦可往。
后记:
今天在自己的一个小群里聊到换相机这事儿之后,一个好友正好就提出想要收一台全画幅相机的意愿,经过讨论,最终我决定把5D3出给他,外加一支腾龙90微和佳能40 F2.8 STM(这支算送的)。能看到5D3还可以在朋友手里发光发热对我来说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也祝我这位胶佬伙计能用它拍出超酷的高达涩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