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之前写的总觉得太随意了些,有些不对味,索性花了点时间重新捋一捋。
各位若是看过老的,就当是重新再看一遍,旧瓶装新酒。
眼瞅着就要过年啦,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龙凤呈祥,龙年大吉!
以下,咱就开篇了。
======
2024年的第一次远行,从忙乱的准备工作开始。
因为许久没有抱着游山玩水的想法去准备一场旅行了,在这个阶段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兴奋过度了点。新相机,新镜头,新麦克风……似乎今年度目前最大的一笔消费就是为了这场旅行而特意准备的。从事实上来说,也确实如此。
潮州,一个之前总能听见、我却还不曾踏足过的城市,会是这次落地的第一站。
背起行囊,该走了。
不曾想到,出发的过程就充满挫折。
一个是没有机场的城市(潮州),一个是没有直飞航班的城市(无锡),为了能够顺利落地潮汕地区共用的揭阳机场,我们只能从常州出发。但提前一周订的车在出发日鸽了我们,站在小区门口吹了20分钟冷风后,大家都意识到想在1月的无锡提前体会下春天的温暖是不太现实的,还是赶紧重新叫车去赶飞机吧。
路上的挫折不止于此,新来的司机开着不满电的广汽新能源,在高速上小心翼翼,连暖气都不敢开,生怕下一秒就耗干电力原地停车。原本不开暖气也算不得什么问题,但内外温差让前挡风开始起雾了,于是一路上就陷进了:人体加热→风挡起雾→开窗去雾→冷风降温的循环。
好冷啊,真的。
朋友们,要买新能源还是看看增程和PHEV吧,纯电不行,我替你们吃过亏了。
所谓好事多磨,出门在外,难免遇到些问题,收拾好心情,后面有大餐等着呢。
飞行的过程无话可说,落地揭阳后,气温从零下四度变成了零上二十度,冬装变夏装。此时已经是正午时分,折腾了一个早上,该找家好店打打牙祭了。
官塘兄弟牛肉火锅(观塘总店)。
这是我潮州的老朋友@ShinichiRan 推荐的店,从揭阳机场打车过来,大约半小时。因为到的时间是周三下午一点半,所以已经不用等位了。之前倒是听闻这家的火爆,若是凑着饭点过来,那必然人山人海。
作为一个对吃食略知一二的爱好者,这家店的门面看着就让人安心。店门外支起大棚,下面几十张方桌塑料凳排成三排,凌乱中透露出一丝秩序,伙计端着锅碗瓢盆穿梭其间,有种广东大排档的古早味。
这家据说最早就是在这儿做大排档的,结果出品新鲜可口、物美价廉,越做越大,最后这一条街的门面都被收入囊中,还在别处开了几家分店。问过伙计,这里的规模一百桌打不住,就这样饭点还要等位,生意之兴旺可想而知。
在街对面就是屠宰场,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厂家直销了……牛肉的新鲜度倒确实是无可挑剔,吊龙上脑匙柄,都是鲜切牛肉,锅底则是清汤锅。只有足够新鲜的材料,才敢直接上清汤锅,吃鲜,吃嫩,吃的是食材本味。
这一餐确实没得说,着实满足。我在无锡本地倒也试过几家名气不小的潮汕牛肉火锅,但总觉得差点意思。此番来到潮州之前,我所吃过最接近心中所想的牛肉火锅,是19年在深圳吃的八合里,当时已经觉得相当不错。今天总算心愿得偿,吃到了比记忆中更上一层楼的味道。而且潮州地区的物价,对比长三角的消费水准而言,显得实惠极了。这一桌满坑满谷的牛肉,没有一碟是过30的。对于这样的佳肴,下筷子时多犹豫一秒都是犯罪。
吃饱喝足,打车到酒店休息了会儿。因为一上午舟车劳顿,前夜睡得也不安稳,到这个点确实有些乏了。现在出门旅游,我倒不追求非要到什么著名景点去打卡,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显得相当随意。走的看的多了,总觉得全国各地的景点,大多千篇一律,着实无趣。潮州本就是座小城,这里未必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但从旅行的角度出发反而更得我心。我喜欢背着相机走街串巷,一座古城,一曲幽深。大城市的繁华灯火有时只是虚妄的表象,充满烟火气的故事往往都藏在小胡同里,真正的风土人情也大多藏匿在这儿,不实地去走走,可体会不到这些。
一觉起来,天色已如墨。
傍晚时分走出酒店大门,正好撞上潮州的晚高峰。进城的路上就已经留意到,潮州的摩托数量不同凡响,这会儿街上就更热闹了。无数小踏板在车流中灵活穿梭,偶尔也能看到几个骑仿赛和ADV的大哥呼啸而过。这里的交通给我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挤,但是不堵。关于这些,晚点再来说,总之现在到了吃第二顿大餐的时候了。
炸甜角
幼忠嫂私房菜。
炸甜角、白灼虾、墨鱼仔、蒸鲍鱼。本来还满怀期待地点了一道蚝仔烙,但吃到一半时老板娘跑出来说蚝用完了,没法做了,只能作罢。好在父母与我三人饭量都不算大,退了一个菜,倒是刚好全部吃完。小酌一口菠萝啤,再来罐本地特产天地壹号(苹果醋饮料),虽说没能坐在海边听涛寻味,但这一桌海鲜倒也确实把海的韵味带过来了。
对于海鲜,我研究不深,不是不爱吃,而是吃的少。生在太湖边的人,是靠着河鲜湖鲜养大的,从吃鱼吃虾来说,河鲜和海鲜,虽然同样带着鲜字,走的却是不同的烹饪风格。今天这一桌海味,大概是新鲜度很高吧,好像吃着也更鲜甜一些,至少在无锡的海鲜酒楼,我没吃到过这种味道。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而是这个炸甜角(饺?)。点菜时因为都是半成品,还有点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实际吃到嘴里,类似炸脆的馄饨,用黄瓜、番茄、胡萝卜切丁调的茄汁淋在其上。甜角本身是肉馅儿,咸味的底,配上酸甜口的酱,再加上这个外脆里嫩的口感,很难不让我想到本帮名菜松鼠鳜鱼。这应该是无锡人都会喜欢的味道,我兀自吃掉了半碟。
吃完看看时间,刚过七点半。潮州的景点不多,广济桥算一个。横跨韩江之上的广济桥,是一座以梁桥、浮桥组合而成的大桥,全长518米。每天下午五点,桥身中段的浮桥部分(以18艘木船链接而成)会开启,供大型船舶通过,每日都有许多游客冲着开桥来,一观奇景。此时开桥时间早已错过,不过每晚8点桥上会有灯光秀。既然来了潮州,总得看看这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风采,一算时间正好,赶紧打车前往。
到了景点后,表演还未开始,古色古香的桥台桥墩造型在暖光灯下确实蔚为壮观。
但等到灯光表演时,就不尽如人意了。
广济桥的灯光表演,其实是以桥身上装饰的大量RGB灯管,配合两岸的激光射灯、音响等周边设备,搭着不同音乐曲调进行变色展示。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原因有二:第一是,音响只设置在了韩江西岸,而我们观景的地方在东岸,两岸相隔五里地,无论对面在放什么歌,在这儿听着都只剩下“仙音袅袅”的朦胧感;第二点是,这种灯光变色的玩法对于一个PC DIY玩家来说实在是太过常见,在任何一台带有灯效控制软件的电脑里,都能找到一个类似“音乐律动”之类的灯效模式,而广济桥这个灯光秀看起来,就和一台巨大无比的RGB电脑主机一样。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出发,这灯光的颜色选择也并不高明,色彩太多,也太花,第一眼虽然很抓眼球,却没有细水长流的和谐感,古桥外观加上四射的彩光,不知为何总让我想起在东京迪厅里蹦迪的孔明先生,这下真成赛博派对浪客了。
只要我想,我也随时可以让我的电脑变成广济桥青春版。
既然灯光秀不怎么好看,那就扫扫街吧。
今日事毕,回酒店歇了。
======
第二天一早,睡到自然醒。一看表还挺早,巧了么这不是,出发,去牌坊街,还能顺便吃个早餐。
结果潮州佬并没有告诉我当地人的作息时间到底有多悠闲。九点多抵达牌坊街门口的我们一行人,看着一大群中学生嘻嘻哈哈地从街坊里走出来,似乎是要出去春游(冬游?)一样,还觉得好不热闹,结果前脚刚踏进牌坊街就傻眼了:怎么满大街的店铺都关着门呢?乡亲们,这可是周四啊,是工作日啊,你们不上班吗?
四处一打听才知道,这儿的门店大多都要到十点十点半才会开张。看着眼前稀稀拉拉的人群(这个点来的基本上都是外地游客),没啥办法,来都来了,先逛着呗。事后责问潮州佬,他还很无辜地说:小城市是这样的啦,别说工作日了,中午但凡有点空我爸和大伯还会上天台烧烤呢。
无奈前行,后面随便找了个店吃了顿相当蹩脚的肠粉,算是先对付了一下碌碌饥肠。就这么熬到十点来钟,这边总算热闹起来了。
吃早饭时偶遇一只猫猫,拼命扒拉我的裤脚。喂,卖萌可以,但你不准和我抢吃的。
沿着主街一路逛,见到不下三家胡荣泉。据潮州佬说,胡荣泉是潮州当地有名的小吃店,主要做些春饼米粿粉粿沙茶粿还有饺子之类的点心,听着和无锡的穆桂英或者毛华比较相近。之前遇到的两家,一家是上午不做堂食,一家是压根儿还没开张,这会儿碰见第三家,倒是开着,几位大娘正坐在柜台后面,一边忙活做糕点,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难得遇见能进去坐着吃的店,我们也进去要了碗糖水吃。味道不错,就是忘了拍照了,有点像银耳莲子羮,只是加的料更多些,有花生碎、糯米团子之类的,而且银耳煮的时间不长,咬下去脆生生的,很爽口。
吃完,又买了块春饼,回到主街上接着晃悠。路过一处路口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远处有个城楼,仔细观望了一下还发现有汽车从其门洞下穿行,这就是潮州古城墙了。对此大感兴趣的我,开始往那里前进。没走几步,就看见有几个大爷正在城门楼子上晃悠呢,肯定有路能上去!
果然在城楼边就找到了上去的楼梯。来到城墙上,视野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古城区的样貌也更全面地展现在眼前。
无锡的古城墙,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如今也只剩下南禅寺对面那一座城楼略作纪念而已了。在潮州看到了这种把历史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做法,不管它是不是翻新重整过的,也令人欣慰。
站在城墙上能看到韩江就在眼前。驻足观望一会儿后,索性直接下城,穿过城门,到江边来看看。
潮汕地区多丘陵,站在韩江西岸往东边看,建筑群的背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山峦。这天气能见度还不错,看这画面很有层次感。喔?此刻我忽然明白了K大色彩课上讲的大气透视的概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你看,这不就近在眼前吗?
那个男人教会我怎么画大气透视!
自鱼米之乡而来的我对于江景水景也很熟悉了,吹了会儿风觉得有些凉了,看样子是时候折返咯。临走前就祝这位大爷能钓上大鱼吧,钓鱼佬永不空军!
三曲又三折,走到了开国名寺——开元寺的大门口。进门一观,没想到里头人山人海。我正纳闷,四处打量了一会儿,猛然顿悟:今天是腊八节,不少人专门到这儿来求签拜佛做法事,稍晚的时候,寺庙这儿还要施粥呢。顺着后门一望,果然稻米已经一袋一袋都码放整齐了。
之前就听说开元寺的红墙十分出名,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一观,拍照留念。估计是被一些网红折腾的够呛,庙门口还特意竖了个大牌子:禁止商拍。这儿本是劝人向善、心结善缘的地方,被弄成这样实在是罪过罪过。本来想着找个好角度拍一拍红墙的,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红墙下已经挤满了人,拍照的,自拍的,莺声燕语好不热闹。看了一圈倒确实没有占着位置拿着反光板拍商单的,善哉善哉。我也不好意思去硬挤别人的位置,既然没了机缘,那便出门去吧。
接下来是提问时间:来了潮州,最不能错过的是什么?
或许不同人的答案各有不同,但我想大部分人对于潮州的了解,除开牛肉火锅以外,就应该是手打牛肉丸了。不过在这一点上,潮州佬和我早就是互通有无的关系,他给我寄牛肉丸,我给他寄水蜜桃,突出一个以物流速度弥补地区生态差异,打通关键节点,实现对区域赋能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不过,本着中国人独有的来都来了的精神,还是找了家老字号买了六七八九十包牛肉丸,顺丰冷链回家。
至此,在潮州的几大要点事项就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再好好吃一顿,然后跑路去广州。
吴祥记潮州菜。
潮州佬倾力推荐的一家私房菜,说他们家年年过年都在这家吃。当初问他要美食地图的时候我就强调过,不要贵的,不要上档次的,要当地人吃的,你就直接告诉我你们家平时在哪儿下馆子,我就去哪儿吃。而这一家,真是来对了。
不过来这家店的路,可不算好找。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你这巷子太窄太僻静了,我估计酒也会有点发愁。跟着导航我们都走过头一次,折返回来在一个完全看不到人影的弄堂里找到了这家店。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吴祥记的店门头虽然不起眼,但内里却别有洞天。传统飞檐翘瓦的设计,还有厢房之间的大院,一眼就让我十分中意。问过伙计才知道,他们家还有住宿。当初确实是不知道,不然入住这家应该挺不错的。
当然,菜馆子光有环境可不行,最终还是得看菜。
点了四道潮味招牌:卤鹅、茶叶虾、蚝仔烙和海蟹蒸面。
卤鹅拼盘:鹅血、鹅身、鹅翅,入味,咸淡适中。让我大感惊奇的是鹅血,本以为多少会有一些腥气,没想到十分清爽弹牙,而且卤味的咸鲜已经完全沁入其中,是这道拼盘里最出彩的部分。
茶叶虾:虾和茶叶分别用油炸过,然后炒制在一起,吃之前我想着是不是有着和茶叶蛋类似的味道,实则大有区别。茶香浓郁,入口清爽,虾肉鲜甜,带着点缀一般的酱油味,回口则有一丝茶叶的苦和清香,味觉上层次感极强,没话说了,绝对的大好评。
从昨天开始就心心念念的蚝仔烙倒是感觉一般,并不是它不好吃,而是其他的菜太出彩了,相比之下这一道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最后一道海蟹蒸面,是潮州菜的招牌之一,我之前就注意到,这两天吃过的店里基本上每桌都点了这道菜,今天总算轮到我来尝尝是个什么味儿。初尝时,本以为面会很淡口,但它只是看着素,实则已经拌过油、用盐调过底味。蒸制的时候,蟹肉中溢散的精华汤汁又全部被面条吸收,所以尽管入口似是只有咸味,仔细一品却发现它的层次不亚于茶叶虾,面的咸、蟹的咸、蟹的鲜、蟹的清甜。总而言之,这是一道面比蟹肉更出彩的佳肴,十分推荐。
酒足饭饱,回酒店收拾行囊,下午就要和潮州说拜拜了。
来到潮州站。这里如同揭阳机场一样,是潮州、汕头、揭阳三地共用的火车站。客流量挺大,但不知道为什么安检只开了两个口,导致进站队伍大排长龙。好在此番游乐预留时间充足,我倒也不着急,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等了一会儿,顺利登上列车。
在高铁上,我一边往电脑里导照片,一边回想潮州这座城市。潮州是一座小城。无锡是一座小城,但潮州则更小,两百多万的人口,紧挨着韩江,刚刚评上三线城市(2023)。我在这里呆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天多一点,但却真心喜欢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正如前文所说,一座城真正的故事不在新闻报纸的头版头条,而在它的街头巷尾。我倒是有些惋惜,没能再多待一天,再多逛逛这座城市的角落。之前谈到潮州的晚高峰,我想说的就是,这座城市的感觉,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和谐。
之前就让我很意外的事,就是发生打车去幼忠嫂私房菜的路上。正赶上晚高峰,车流量很大,我坐在车里往外张望,时不时就能看到骑着摩托的骑手从车流的缝隙中穿过。作为一个从划分了禁摩区的城市过来的、偶尔会骑摩托出门兜风的家伙,我对于这儿街道上的和谐表示意外。晚高峰虽然挤,但是不堵。四轮和两轮组合在一起的洪流一直在向前运动,而且很少能听到按喇叭催促的声音。能看到两轮和四轮如此融洽地分享街道,我觉得感慨万分。
除此之外,潮州的慢节奏也让人觉得放松。到了这儿之后,这两天的出行全是打车,但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这些营运车辆在潮州市里开的都是慢悠悠的,从来没有一辆车超过60km/h。注意到这件事后,我还刻意留意了一下马路上摄像头的数量,得出的结论是:潮州并没有实行极为严厉和铁血的限速。或许是这里相对狭窄的街道所限,或许是为了给大街上的摩托骑手们多一份空间,又或许,这单纯就是潮州人独有的生活步调,总之,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并没有那种行色匆忙的紧迫感,更多的是一种自得其乐的悠闲。
有人会说,他们这种习惯是经济不发达的体现,假如有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潜力,他们肯定也会996忙的颠三倒四的。
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置可否。只是一介旅人的我,并没有能力验证这些社会学、经济学的假设,能够体会到这里的风土人情,已是一件幸事,潮州城的好与坏,也不用外面的人评价,城市的风貌、地区的文化,最终都是留在当地人的心里的。
======
傍晚时分,列车抵达广州站。
大伯早已订好酒店为我们一行人接风。广州我实在是来的多了,往后几天的行程,对于玩这一项就不抱太多期望。不过好在,人在广州,或许什么都不习惯,唯独在吃这件事上,是不用担心的。
悦湖公馆。
之前来广州拜访大伯一家,大小炳胜、广州酒家都吃了个遍,我妈也半开玩笑地说过,以后别去这些太正式的地方,找点接地气的吃,最好是大排档。好家伙,这回儿可算被咱大伯记挂到心里去了,直接进行了一次反向升级,当然,是大排档的反向。
进店时听他们聊天,说去年习大大在广州接见马克龙时,就在这悦湖公馆设宴。
乖乖,这下我也算是能品一品“国宴”水准的菜了,紧张得我哈喇子都快收不住了。
这一餐叙话为主,倒是没怎么拍照,不过能说的东西也不少了。
脆皮烧肉和豉油鸡,是悦湖最招牌的两道菜。
一家店的规格高,未必就代表他们出餐的水准是顶尖的,酒店饭馆评级标准有很大比重与硬件条件相关。但悦湖公馆的出品确实不错,脆皮烧肉的水准之高能在我吃过的所有店里稳坐前三,而这个前三的说法,也只是我替他们谦虚一下罢了。烧肉表皮酥脆,在油脂的衬托下口感很润,并没有因为高温烤制的火候时长把控不好而发干发硬。底下的肉与脂肪层次分明,汁水丰腴,即便不蘸佐料也有着足够醇厚的味道,如果蘸白糖或搭配泡菜,又是另一番风味,实在好吃。豉油鸡的水准同样优秀,口感口味都恰到好处。到了广州,无鸡不成宴,这道菜如果掉了链子,怕是连饭桌都要被食客掀喽。
来到住处,先来三粒健胃消食片作为餐后甜点(有备而来),又被广东特产之南方大蟑螂热情欢迎了一下,在这多重冲击下战战兢兢熬到天明,总算回过来一口气,收拾收拾,出门吃饭了。
======
向群饭店。
要写广州的食记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因为在这儿的名店、老字号、招牌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很多本地人都没法吃全的程度。而向群这块招牌,大概属于顶流中的顶流,有名中的有名。大众在选择餐厅时,有一个全世界通用的标准就是米其林。虽然仅于我个人而言,米其林对中餐厅下的判断大多只能算图一乐,但这也不妨碍它能够成为一个参考标准,向群则是米其林推荐上的常客。
葱油淋鸡,是向群的招牌。这道菜的料汁调得非常有特色,明明是道家常菜,却能吃出复杂的香气。但今天这一道菜,却给不了高分,葱油汁虽好,鸡却煮的有些过火了,入口已经显老,实在是可惜。
酿辣椒是我在菜单上看到后略感惊奇而点下的菜。在坐下来之前,我是没想到能在向群的菜单上看到那么多客家菜。除了这道酿辣椒之外我又点了一道酿油果(好像是叫这名),其实就是油条塞肉,但着一半脆一半弹的口感确实很讨喜,我很中意。在无锡金城湾公园里的天福花园,有一道鬼马爆螺片(前几日去吃,发现改名叫如意爆螺片了),用的是油条里塞鱼虾肉,同样别有一番滋味,每去必点。
其他的诸如墨鱼饼、鱼头煲、牛蛙之类的菜也都不错,属于值得一试的优秀出品。
向群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店,在我看来它的品类有些太多了,点菜的时候翻看菜单,好几分钟愣是没遇见重复的,而定价也从上百近千的生猛海鲜到十几二十的家常小炒全都囊括。总得来说,它的消费会略高于平均水准,但出品确实不错,值得一试。葱油淋鸡还是可惜了,希望下次回来广州的时候能吃到真正对得起招牌的那一口鸡肉。
下午就悠闲地度过了,晚上则约了沙雕群友们一起吃饭。
和这群蠢家伙们认识也快十年了,原本只是一起刷论坛的臭屁坛友,只能说人以群分,臭味相投的一群人就这么从学生时代一起玩到步入社会。每次来到广州都免不了和他们聚一聚,多少也有种四海皆兄弟的豪情。
这顿饭自然是群友做东,确定好人数,就在群里发了位置,我也乐得清闲,算算时间差不多了,就慢悠悠打辆车过去。
心点盛宴。
本以为广州的晚高峰会让我很晚到,没想到一路堵堵停停,到了地方才发现我居然是第一个(有个呆比坐公交下错了站,我不说他是谁)。店门口已经大排长龙,得嘞,我先去取号吧。接过票单一看,前面还有40桌,好家伙,就这还是来得早呢。
设置好微信叫号提醒,开始转悠。江南西这边和无锡中山路差不多,像是中心商业区一样,到处都是百货大楼和综合体,唯一不同的是,无锡市中心的街边到处都是奶茶店和雪王,江南西这里则是柠檬茶和黄振龙(凉茶铺)。
还没逛多久,突然微信就响了。我背着包跑回饭店,原来是6人桌翻台快,那些两三人的小桌还得慢慢等。
这一家的点心,以我二十多年早茶经验来看,算是中规中矩。没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但也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它的特色之一就是有晚市,所以生意相当好,价格也不贵,属于高性价比的那一档。不过和这群臭屁群友们在一起,滋味都是次要的,吹牛聊天,互相调侃才是正菜,这趟出来,这顿饭吃的最开心。
一顿饭吃完,已经10点。周末的广州街头,这个点依然人潮汹涌。穿梭在其中,感受着和前两日潮州截然不同的气氛,这是广州的步调。
这顿饭还顺便摸到了群友新买的理光GR3X。上手试了试,确实轻便灵巧,爱不释手。溢价是个大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台相机应该是一台相当不错的扫街利器,有点种草了。最近好玩好用好酷的相机真多,快要见一台爱一台了。希望市场能早点回归正常,别再溢价了。
打车回家,在房间里狠狠检查过确保没有南方特产的踪迹后,一夜无话。
======
次日,接过十年老大众的车钥匙,老司机要上路了。今天的目标是佛山,走,去顺德胡吃海喝去!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就是顺德。虽然来了广州无数次,但顺德我还从来没去过,对于鱼生也是期盼有加。一位顺德佬跟我说,他老豆吃鱼生得了寄生虫,那是一边吃驱虫药,一边吃鱼生。话都说到这儿了,我怎么可能放过这道佳肴,今天必然要好好尝尝。
心里对鱼生的向往很美好,但开车上路,碰上广州的交通嘛,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广州通往佛山的高速,居然全程限速80——着实让我有些猝不及防。虽然我信奉的是没有摄像头=没有限速的流派,但满街乱窜的车和200米一个的测速探头让我的内心没有一丝波澜。一路慢慢悠悠晃到佛山市内,限速才变成100和120,可惜那时离目的地也没多少路了。
高佬园艺美食(大良店)。
出发之前,老妈犹豫了很久,主要是纠结鱼生的安全问题。对寄生虫,我的想法倒是很无所谓。顺德虽然是美食之都,可我大概也不会常来,说不定,鱼生这种菜肴,这辈子也就吃这么一次,区区肝吸虫,算不得什么。何况寄生虫也没有那么可怕,遵医嘱,按时服药,就可以治好。不过后来老妈在网上找到了政府公布的店面名单,说是在这些地方都可以吃到安全卫生的鱼生。店里如何驱虫我不清楚,但最起码有官方背书了,心里倒是觉得靠谱点。
先来说重头戏。
一鱼两吃,鱼生+椒盐鱼骨。这里和那些擅做海鲜的馆子一样,点菜时都是到水产区,一边看着各种水缸里活蹦鲜跳的游鱼螃蟹,一边点单,追求的就是现捞现杀,极致の新鲜。在部长(服务员领班)的推荐下,选择了黑瓜子鱼。黑瓜子是当地的一种俗称,我上网搜了一下,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黑鲷,一种说是烟鲙。上菜时还问了部长,这黑瓜子是什么鱼?部长说,这是咸水鱼来的喔,深海鱼喔。
噢——我们恍然大悟。
嗯……
嗯???
深海咸水鱼?合着我跑这么远过来,其实吃了顿和日料刺身没啥区别的鱼?不是,我想尝试的是淡水鱼生啊?
还有,深水鱼?您那黑瓜子都在点菜区的大水盆子里成群结队地快活呢,您能给说说深水鱼是怎么在这个深度1米不到的小水池里快乐生活的吗?
想了想,这大概是部长为了让食客吃的比较安心才故意这么说的吧。综上所述,其实可以把黑瓜子=黑鲷这个猜想排除了,因为黑鲷是深海鱼类,要在这么一个没有加压设备的水池子里生活可能有亿点点小困难。总之,先来品一品面前这盘烟鲙(疑似)鱼生吧。
作为常年混迹于新地假日广场和B站美食区的达人,看着眼前这盘晶莹剔透的鱼肉,我不得不把它和记忆里吃过的刺身作比较。日料中的刺身,指的是将食材以不加热烹调的方式、切成薄片或小块,佐以酱油等调味料食用的方式,当然,广义上说到刺身,一般都是指生鱼片。生鱼片除开不同部位、不同切法的区别之外,还有一种区分方式,就是白肉和红肉。在国内日料店常见的金枪鱼,就属于红肉类,眼前这盘,一看就是白肉。不过光靠颜色来分辨红肉白肉并不准确,鱼类大部分都属于白肉,而红白肉的区分主要是看肉质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高低,这里就不做展开了。说一个冷知识,另一个在日料店里常见的鱼类,三文鱼,虽然鱼肉色泽橘红,但却是白肉。
顺德鱼生与刺身不同的地方在于,佐料的种类和份量。刺身中最常见的佐料莫过于酱油和山葵,有时也会搭配柚子醋和酢橘。而眼前这一份,薄切的鱼肉占了一盘,佐料配菜则占了同样大小的另一盘,还有一大堆瓶瓶罐罐。配菜这一盘,分别有:豆腐丝、泡椒、榨菜、红姜丝、腌蒜(无锡话叫“叫头”)、蒜片、洋葱丝、生姜丝,还有中间一叠柠檬皮丝。佐料则有顺德本地产的鱼生酱油、花生油、盐、炸蒜、芝麻等。
先尝了尝最朴素的鱼肉蘸酱油。
新鲜度自不必说,鱼肉紧致鲜甜,很脆,却不会一咬就断,细细咀嚼,更像是吃到蹄筋一样,内里有一股韧劲,但也不会让人觉得老了,这点韧性来的恰到好处,仿佛是为了刻意让你多咬上几口,慢慢品味一样,等回过神来,这一口就已经下肚了。
鱼生酱油的味道比较柔和,和日式薄口酱油相近。可别被薄口酱油这个名字骗了,对比浓口酱油,薄口酱油的含盐度会更高,只是由于制作工艺和追求口味上的差距,让香气、浓度变得比较低,毕竟酱油是一种味觉层次醇厚的调味品,它的味道与咸度这个概念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总之,第一口下去,好吃,只是给我的感觉和刺身太过相近,这黑瓜子的肉,从味道和口感上来说,都接近真鲷刺身。不过接下来,可要用顺德的方式来试试看了。
首先,夹取适量的鱼生(部长在边上不停地提醒我豪迈点多夹点)入碗,然后在佐料盘里选择自己喜欢的配菜加上去,然后按照口味喜好加入酱油或者盐等调味料,最后淋上花生油(部长:豪爽点啦多倒点啦!),大功告成,用筷子夹着这一大坨鱼生,享受吧。
这一口,扶摇直上九千里。
最先出来的是花生油的香气。本来我对于花生油出现在这里是有些不解的,现在才恍然大悟。黑瓜子的肉紧致弹牙,却不如上等大腹、中腹的油脂含量高,所以需要花生油来帮助润一下鱼肉的口感。酱油的味道就在这时出现,柔和的咸度给鱼肉带来一些层次。嚼一口,一种独特的香味唐突间爆发了。细细品味一下,是柠檬皮,但是与我做西餐时常用的柠檬皮不同,这种青柠的气味要浓烈得多,与其说是沁人心脾,倒不如用直冲天灵盖来的更恰当。不知道它的品种是不是比较独特,但这种有些类似香茅的特殊香气,恐怕不是每位食客都能怡然待之,好在我还挺喜欢。柠檬的味道一下就把花生油带来的油腻感冲散了,随后洋葱丝清甜又带着一点辣味的口感袭来,把满口的味觉层次带到了新的高度。
细嚼慢咽,唇齿留香。
对于这一份鱼生,我大概是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真要说的话,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尝试一下淡水鱼生。老爸老妈都不算特别爱吃生肉,所以接下来几乎就是我独享的狂欢时刻。
作为吃货,当然要在食物中寻求不同的味觉刺激。在丰富的配菜和佐料中自由搭配组合,探究新奇的味道也是一大乐趣。不知不觉半盘下肚后,我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搭配:洋葱、胡萝卜、腌蒜、柠檬丝、酱油和芝麻。
在来之前,我也在网上看过不少顺德鱼生的评价,里面不乏有老食客摆出一副我来教你怎么正确吃鱼生的样子。我倒是觉得,在吃这件事上,没必要分那么多条条框框,人对于食物和口味的喜好各不相同,何必强求他人去接受自己的喜好呢?哪怕按德云班主郭老师所说,大饼卷着馒头就着米饭吃,再来碗白片儿,只要吃得开心,又何尝不可。
能够让我压不住火上纲上线的,只能想到一种情况。
“阿美莉卡,你丫的,你再往披萨上放一片菠萝试试?!”
吃了一会儿,一鱼两吃的第二吃,椒盐鱼骨也上来了。但看样子,鱼生只是用到了鱼腹肉,这一盘说是鱼骨,其实上面的肉还不少。椒盐味就没啥好多说的了,应该是大众都喜欢的味道。
重头戏结束,浅谈一下其他的菜。
要了一盘蛤蜊(具体是什么品种的蛤还真给忘了,在壳的尾端有一个明显的黑色三角形印记),相当不错。我发现这边炒蛤的时候往里面加了豆豉,一下就让蛤肉带上了豆酱香气,学会了,过年就在家复刻下看看。然后是梳子蟹,避风塘做法。这蟹肉质倒还不错,避风塘这种经典的炸蒜炸糠的做法也保证了味道下限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可以给个好评。
然后就是炸鲜奶,我是没想到能在这儿吃到这么棒的炸鲜奶。顺德以水牛奶闻名,双皮奶姜撞奶等等甜品也都源自于此,但在一家鱼生店里吃到这个水准的炸鲜奶着实出乎我的意料。香、甜、脆、软、滑,而且回口清冽,没有丝毫奶腥味,这道甜品的水准,远超大部分茶餐厅和点心铺,到这家店来属于必点了。
最后是大众点评给好评送的点心,伦教糕。因为顺德这儿有个伦教区,以此得名。我实在是太饱了,就没有吃,看起来有点像马拉糕,这类蒸制出来的点心,大概味道口感都相近吧。
回到车上,一人吃了粒驱虫药(来之前就买好的),这一趟也算是圆满了。
下午就跑去金榜街转了转,一个和南长街南下塘、重庆磁器口都有点像的地方。和南下塘不同的是,南下塘到处都是奶茶店和猫咖,金榜街这里就都是水牛奶和鱼皮了。找了家小店,吃了碗自家制的水牛双皮奶,又喝了杯水牛奶,感觉脑门子上都快长牛角了。不早了,返程。
返程堵车,一路走走停停,开的我脚抽筋。好在广东这儿JDM含量很高,一路上都不缺好玩的车子看,倒也有趣。路上看到一辆改的相当不错的力狮瓦罐,可惜安全第一,没法拍照。排队过收费站的时候遇见一辆718,拉花好看,但是我的朋友,你可知道你的米其林贴歪了?
======
转过天来,已是周日。明天一早就要返程了,今天是在广州的最后一天。昨夜冷风吹了一宿,广州也迎来10度大降温。今天的目标,就是带老爸老妈逛逛上下九。
上下九也是老牌步行街了,以前我也去过多次,不过现在听广州佬们说,本地人大多已经不太去那里了。又站到上九路和下九路的路口时,最让我感到好玩的是,那些骑楼边大大小小的招牌里出现了一个新面孔:蜜雪冰城。雪王的招牌比这条街上任何一家金楼银楼老字号的招牌都要更大,这就是“大人,时代变了”的冲击吗?
虽说是逛街,但我来到上下九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的。
我在前面带路,没过多久就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南信。
不同人对于上下九会有不同的记忆,有的会想到陶陶居,有的是莲香楼,有的是皇上皇。以我的角度来说,绝对少不了的就是南信。可以说,我来上下九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到南信吃碗甜品。双皮奶、姜撞奶、杨枝甘露、椰汁西米露,什么都可以,什么都好吃,这是南信的自信,而我也相信它。
三个人分别要了红豆双皮奶、姜撞奶、芒果椰汁西米露,还有一碗萝卜牛杂,也算是经典搭配了。端上来先让我觉得不对劲的地方是餐具。以前来吃南信的时候,用的都是蓝纹白点的小瓷碗,现在倒全部换成茶餐厅同款白碗白盆了,总觉得少了些趣味。好在勺碗上的缺口依旧,单着一点就让我提起的心放了下来,南信果然还是那个南信。广东佬说过,如果哪家店的餐具不是破破烂烂、四处缺口的,那它必然不正宗。
南信的双皮奶,可能以无锡人的口味来说,甜度会略低一些,但温醇绵密的口感和浓郁的奶香足以弥补甜度上的一点点差距。姜撞奶也有着同样优秀的表现,但独一份的辛辣的刺激感,反而让它的甜味更加突出。西米露是唯一让我有些不满的,大概是这个天的芒果确实不甜,吃起来总是差了点意思。萝卜牛杂,表现的中规中矩,牛杂的部分有些咸,但萝卜的味道倒刚刚好,软烂咸香,入口即化。
我们来的时候赶巧儿,正好二楼有空桌。坐着没几分钟,人就满了。南信盛名在外,本身作为甜品店,翻台率也够高,即便等位,通常也不会等很久,一两个人的话拼桌也方便。
离开南信后,该去另一个关键点打卡了。
陈添记爽鱼皮。
这家店是很久以前深圳佬带我来吃的,吃过一次后我就变成了这里的忠实粉丝。在顺德金榜街的时候,也吃了鱼皮,但我总是对他家念念不忘。鲮鱼皮从鱼身上刮下来,去鳞煮熟,冰鲜之后切成片状,佐以花生、姜葱、洋葱丝、芝麻和料汁凉拌而成。不少人或许会被鱼皮的名字或者样子吓退,但要我说,这真是得不偿失。冰镇后的鱼皮呈现出类似海蜇一般爽脆的口感,而且不带任何腥味,而花生、洋葱等辅料,也同样具备“脆”这种特性,但它们表现出来的形式却又各不相同。鱼皮的脆带着Q弹,花生的脆带着坚果香,而洋葱的脆带着一丝辣味和甜味,配合上咸味打底的料汁,嘴里仿佛开了打击乐party一样,热闹非凡。
我第一次来这里吃鱼皮的时候正是大夏天,我和深圳佬两个人拎着相机背着包,挥汗如雨。他带着我七转八转,跑进了这个小胡同里,问老板要了一份爽鱼皮,一份猪肠粉。我们两个人就在街边随便寻得了一条长凳一张破桌,把两盒吃食放上去,打开饭盒的盖子,原本因为闷热的天气而消减的食欲在香味和视觉的刺激下开始复苏,小心翼翼夹取一筷放入口中,冰凉爽脆的感觉立刻拯救了快要中暑的灵魂。料汁的盐度补充着摄影民工劳动了一天后损失的钠元素,那一点恰到好处的辣味又不断刺激着味蕾,想再多吃一口。
后面听闻不少人说,陈添记的水准最近有些下降了,不过这次来,我依然觉得如从前一样好吃。若是之前没有尝试过,可不能错过了。
走出小巷子,在街对面不到50米的地方,就是第三站了。
文记壹心鸡。
这也是上过米其林指南的店,听名字就知道,人是专业做鸡的。
对广东佬而言,无鸡不成宴这句话可不是什么玩笑话,若是在这儿的餐桌上从头到尾都没上过一道鸡,那这顿饭算是白来一趟。更有甚者,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方,就算是翻墙爬院,都要想方设法弄到一只现杀活鸡带回家煲汤喝。买只鸡搞得如同地下党接头,有些好笑的同时,也说明了广东人对于吃鸡这件事有多么执着。
白切鸡,是最闻名遐迩的做法了。
这种做法,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各家有各家的方法,但评判的标准倒差不多:肉熟骨红不见血,是为上上选。
前几日在向群吃到的葱油淋鸡,火候过了些,让我大感遗憾,但文记的白切鸡,总算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冰过的鸡肉,柔嫩紧致,汁水充盈,而鸡皮爽口弹牙,蘸上姜葱油碟,朴实无华的食材带来的美味却非同小可。
鸡有鸡味!
这是我的评价,也是广东人对于做好一只鸡能拿得出的至高评价。
又是三粒健胃消食片下肚,这次探店美食之旅差不多就要结束了。从店里出来,沿着上下九一路闲逛,不知不觉就从下九路走到的上九路。与熙熙攘攘的下九路相比,上九路要凋敝落寞的多。满街的骑楼,几乎都成了服装商铺和仓库,这让刚从人潮滚滚的下九路过来的我很有些不适应。这里几乎看不见游客,也看不到多少开张的店铺。唯一一家客满的,是银记肠粉。
随便放几张街拍吧。
======
回去的路上,又收到潮州佬的消息,大家都在白云区,近的很,既然明天就要回无锡了,那今晚就再约个饭吧。
这顿就没再刻意找什么名店了,随便在住处门口的综合体找了家泰国菜进去。
约饭嘛,聊天为主。
说起饭局,我向来不太喜欢那些人很多的,或者过于正式的。一来太闹腾,你的朋友我的兄弟都叫过来,看谁都脸熟,实则谁都不认识,吃饭说话都放不开手脚,作茧自缚。二来,人多,跨的年龄段和兴趣范围就多,更不容易聊到一块儿去。回想学生时代和现在最大的差别,就是能够聚在一起,肆无忌惮地畅谈兴趣爱好和人生理想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饭桌上的话题总免不了往工作生活、结婚生子的方向走,实在无趣。
这种两三好友的约饭,就不一样了。狐朋狗友,蛇鼠一窝,能走到一起的,都是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家伙们,怎么也不愁没话讲。本来大家就时常在QQ群里开麦群聊,现在改了线下,反而更加热络。我们从工作聊到游戏,从学生时代聊到未来,从电脑聊到相机,从天亮聊到天黑。
结账的时候嗓子都有些哑了,狠狠灌了几口水。这一趟,尽兴啦。
出来这么多天,该回家了。
======
食物对于现代人,尤其是中国人,有着超脱于生存所需之外的意义。工业化的进程走到今天,人类社会的物质产出实际已经超过了生存所需,在此之上,我们赋予用餐这一行为更多的情感因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我还是少年时,读到了乡愁,却不能理解乡愁。小时候,爸妈带着我走遍了大江南北,但离家几日的旅行,也很难与思乡情结联系到一起。直到我慢慢长大,直到我的身高超过我爸,直到我背起包走上飞向大洋彼岸的飞机,直到我孑然一身,站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时,我才理解了那些游子的想法,只因我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人。
留学生时代最难熬的从来不是学习或者语言,而是吃不到那一口自己心心念念的味道。想家的时候,才知道,思乡之情中,有一半想的是家人,另一半则是家的味道。总算我妈料敌机先,在出国前就教会了我怎么做葱㸆鲫鱼和红烧肉。在美国是不太好买到鲫鱼了,但猪肉还是随处可见,而我的厨艺也随着时间越发精湛,后面自己出去租房后,周末时房门总会被另一个熟稔的无锡佬敲开。
我抬头看向门口,他手里拎着一袋排骨两箱可乐,谄笑着问我:“阿要弄点红烧肉恰恰?看,冰糖我也买好了。”
土生土长的江南人,习惯的是稻米鱼虾,还有无锡那独一口的浓油赤酱,独一口的甜。每逢酒席,店里大多都会上一道糖芋头算作甜点。去菜场买个粢饭团吃,不光内馅儿的油条会和芝麻白糖裹在一起,老板还要单独把粢饭团的一头在糖碗里蘸一下,再打包递给客人。到了秋风萧瑟的季节,推开熙盛源的大门,要二两蟹粉小笼,心里想着的也是那一口咸甜的汤水。家乡的味道总是那样印象深刻,而每次我提着大包小包跑下飞机,回到家里,看到餐桌上已经摆着一大盘酿面筋和红烧肉时,我知道,我终于回到家了。
中国人对吃这件事寄托了太多情感,这些情感又反过来影响到制作食物的过程,乃至用餐时的各种习惯,从而发展出灿烂的饮食文化,实在是妙极。走的越多,吃的越多,才越发意识到一件事:当吃货,我们是认真的。
以前去深圳的时候,深圳佬带我去了全深圳最威的一家冰室吃茶。在那里我看见了一幅字帖,直感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就借用它来给这篇游记收个尾吧。
有食唔食,罪大恶极!
拍摄器材:A7C2 + 2870 F2.8/ 17 F4,MIX Fol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