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心直口快的老技术宅
完全没有想到,4年以来,始终让我不解的问题会在我到达日本的第一天解开。
我们决定去老武家后,杨杨君就给老武挂了电话,得到的答复是,晚上11点以后随时欢迎我们过去。
剩下的这些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朋友还有论坛上的网友报平安。
打开skype,首先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因为我已经来过一次日本,所以这一次的通话其实是以关心母亲的情况为主,母亲接电话的时候已经到了上海火车站,准备检票坐上回哈尔滨的车,问了问当天在上海玩得怎么样、叮嘱母亲一定在车上好好睡觉别想我、到家后再联系之后就挂断了电话,因为我从我母亲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喜悦和希望,我并不想因为离别而影响此时此刻的心情,毕竟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那个时候的安逸感、对新阶段生活的期待是非常宝贵的,需要静静品味和享受。
之后给了我的一些朋友打了电话,得到了很多祝福。
最后打开了我的QQ群聊了一会,就马上开始处理在茨城机场拍的图片,解决论坛的内容问题迫在眉睫,虽然自己的生活刚刚发生了巨变,但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让自己有片刻的放松,就这样,我在到达日本的当晚就马上进入了新状态。
晚间10点40分,图片已经修了大半,我关机后和杨杨君出发去老武家。
这里介绍一下老武:
老武的名字是武田,是杨杨君的干爹之一,曾经的赛车手、摄影师、前美孚石油公司技术部门高层,自己名下有多项专利,经常去美国演讲、做技术培训,作为日本人来说,不仅英语技能达到了叹为观止的水平,而且性格上算是一半日本人一半美国人,保证严谨的同时很自由开放,老武因为这样的特质变成了非常容易交透的日本人(PS:日本人热情、但是交不透是很多在日本事件较长的中国人持有的观点)。
老武在退休后得到了巨额的退休金、每个月还有高额的养老金,加上没有妻子和孩子,自己只在一间小公寓住,生活压力基本为0,所以退休后几乎玩遍整个银座,以此为契机,老武去了Y姨的店,因为和Y姨非常聊得来,所以变成了店里的常客,再之后和杨杨君认识,同样因为老武职场经验丰富、和他在一起又比较放松,所以变成了杨杨君的干爹。
我和老武认识是在两年前,因为他还非常喜欢旅游,所以Y姨回国的时候他也跟来了,那个时候我被叫去修理Y姨国内房子的电脑,就这样和老武相遇了。
我的英语基本交流没有问题,加上老武也是少数英语发音很标准的日本人,加上老武当时对我正在做的硬件内容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我的代购盈利模式很有兴趣,就这样,一位日本高龄技术宅,和一位天朝技术宅,用英语交流变成了好朋友。
老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但是同时也是最大的优点——他看到想吐槽的事物就会毫不留情的用技术和经验层面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很多人都被他无情地伤过,而我和杨杨君则恰恰需要吐槽时有理有据的人,只有正视漏洞和缺点才能让人快速进步。
老武家距离杨杨君的住处步行只有大约15分钟左右,我们先去旁边的便利店买了几罐啤酒,然后按响了门铃,老武热情地下楼接我们,一看到我,还是和每一次见面一样,边竖起拇指边说Pro!Pro!
跟着他上楼,进屋,然后我顺便用日语说了一句“打搅了”。
老武惊喜的问:“现在能说日语了?”
——“嗯,大概可以,但是很多地方会有些奇怪”我回答到
这么长时间来,和老武用日语交流还是第一次,我记得曾经有人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两个人曾一直用某个语言进行交流,之后再换用另一种作为长期交流使用的语言会不会感觉奇怪?
我实践出的答案是这会让你感觉对方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从英语换成日语后,明显感觉老武说话更加直白——果然名不虚传。
他对生活马马虎虎的特性还是没变,我们来的时候他才发现家里没有吃的东西,他先让我们坐下,然后开始翻橱柜、翻冰箱到处找吃的东西,一会如释重负的拿出来两个包子,一会拿出来一根火腿肠,过一会拿出来一袋牛肉干……
我想要客气一下尝试制止,然后被杨杨君拉住了,杨杨君说这是多数日本人的一种本能的习惯,当你去他们家的时候,他会尽自己所能地把能拿出来最好吃的东西给你找出来,制止他反而会让他很扫兴。
就这样,我们等了差不多10分钟,老武已经几乎把能翻的地方全翻了一遍,确定所有能拿出来的东西都在桌子上,我们就开始了聊天。
就是这一次聊天,让我对经营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个话题必然是新鲜事,这个新鲜事肯定是我来日本留学。
老武问:留学之后有什么打算?
——先找一个比较锻炼人的公司就职积累一定社会经验,然后我想继续尝试开一家会社
老武:是想当社长吗?
——嗯,是这样。
老武:你认为社长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制定合理的计划,然后把实现计划的每一个环节分配给合适的人,最终完成
老武:你这样是不行的呀。
果然心直口快,当时这句话真的让我纠结了一下,不过我们都很熟悉老武,他这样说绝对不是从你是小孩子,或者你吃的咸盐还没有我吃的饭多这种角度出发的,而是根据他的职场经验总结出的结论。
——这样做会有什么问题?
老武:之前在国内,你有掌握独一无二的技术吗?
——有,比如每帧时间图表,这个是做xxxxx用的。
老武:市场反响怎么样?
——后期被大量认同,但是被各种抄袭。
老武:你是怎么做的?
——初期尝试通过各种办法防止他们抄袭我的东西,或者至少说一下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我做的,但是失败了。
老武:你用全力去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了吗?
——没有,因为与其纠结旧的技术被抄袭,不如再创造新的。
老武:这就是问题,你创造新的技术还会被抄、防止之前的技术被抄袭又会阻止你继续前进。
你刚才说的社长是制定计划、分配任务,确保产品完成,这是不对的。
你应该考虑精力如何分配。
我和你一样是做技术出身的,我也尝试过技术、人际关系、销售宣传兼得,但是失败了,这让我非常痛苦,后来我发现,社长并不是你理解的“社长”,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我突然恍然大悟:
为什么那么多网站的站长在创业的艰苦时期,制作出的作品被很多人称赞,而实行商业化后作品向低质方向发展。
这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商业化是不好的,所以非盈利才是产生好内容的基础。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精力。
专心做产品的时期主要精力全部在产品上,而商业化后会涉及到各方面的人际交流、负面问题、抄袭问题等等,这些不解决的话会被直接淘汰,这个时候不得不抽调产品方面的精力兼顾这些,结果显而易见——产品越做越差。
所以最关键的不是自己如何做一个商业化后不会变差的产品,而是自己是否能够在商业化后有足够的精力专攻产品。
——也就是说,从简单的角度考虑,我需要寻找一位擅长处理这些问题的人来做出面的工作,我继续走我的技术路线?或者,我需要多方面能力同时锻炼,确保高压力下仍然能够专注产品?
老武:就是这样!
之后的聊天,基本都是各种玩笑、各种会议,而我则陷入了沉思,怀有感激之情的沉思。
从老武家回到杨杨君住处已经是凌晨2点半,回去之后去基友的房间借了一套被,直接在沙发上躺下,结束了改变人生轨迹的第一天。
待续。。。。
